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属称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称呼,它们看似简单普通,却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具体来说,亲属称谓是和婚姻、家庭乃至社会中的长幼尊卑、男女地位、权利义务等一系列社会文化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对于亲属称谓的研究有助于社会文化的研究。因此,亲属称谓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研究。事实上,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亲属称谓问题,例如不同国家之间的亲属称谓比较研究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角度。因为通过亲属称谓比较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相关社会文化的理解,所以关于亲属称谓的比较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刻和广泛。老挝与中国山水相连,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尤其是近年来,老挝与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交流日益加深,两国之间的社会文化交流也愈加紧密。在这种背景下,关于中老社会文化的比较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然而在这些比较研究中,关于中老亲属称谓对比研究的成果却不多,研究深度还不够深刻,有待我们不断的研究与完善。基于以上背景,笔者将以中国汉族和老挝佬族的亲属称谓为中心,重点比较研究中老亲属称谓的异同点,阐释中老亲属称谓的含义。通过从中老亲属称谓类型、语言、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中老挝亲属称谓系统简单实用,更加注重家庭与家族中的和谐与平等,且其亲属称谓的发展变化不大。而中国亲属称谓在中国汉族的日常生活中也同样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亲属称谓系统繁多复杂,且更加注重家庭和家族中的秩序与尊卑,亲属称谓的历史发展变化也较大。另外,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中老亲属称谓系统在文化方面所体现的不同,主要是性别观念的不同,老挝亲属称谓系统体现了对女性的重视,总体上体现男女地位基本平等。而通过对中国亲属称谓文化内涵的研究,我们能够明显看出男女地位的不同,总体上中国亲属称谓更加突出男性的地位。此外,本文还将比较研究中老亲属称谓的社会实际运用。中国和老挝的亲属称谓同样存在社会泛化使用的现象,但是两者存在差异,老挝亲属称谓的社会泛化方式更多的是用母系亲属称谓来称呼其他的社会成员,而中国亲属称谓则多是用父系亲属称谓来称呼其他的社会成员。正因为中老亲属称谓不同的社会泛化方式,更应该注意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中老亲属称谓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如在大致介绍所有亲属称谓的基础上,着重选择双方日常生活中都普遍使用的亲属称谓进行重点讲解,同时也要适当选择一些能够体现两者各自社会文化特点的亲属称谓等来进行教学。在翻译过程中,应当注意到中老亲属称谓所依赖的社会文化背景环境的差异,联系翻译文本的上下语境以及双方语言的表达习惯来开展翻译活动,有些实在无法翻译出原味的亲属称谓词可以适当地添加注释。总之,注重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翻译活动的准确性,促进中老亲属称谓的教学翻译活动的进一步完善。总结来看,笔者希望通过中老亲属称谓的对比研究,能够取得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将这些成果运用到日常教学与翻译工作当中去,也希望本文能够为中老亲属称谓的比较研究以及中国和老挝之间社会文化的交流作出一点微薄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