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壳聚糖有广泛的抗菌力,且能诱导多种植物产生抗病能力,目前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苦瓜枯萎病是由镰孢菌引起的土传性真菌病害,发病率较高,是苦瓜种植和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首先,自浙江金华苦瓜地采集280株苦瓜枯萎病株,用组织分离法,获得310株病原菌菌株;然后再根据培养特征、形态特征与分子生物学特性,鉴定其为由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侵染引起。接着对该尖孢镰孢菌(F. oxysporum)进行致病性测定与寄主专化型测定,结果发现它对苦瓜有明显致病性,但不侵染其它测试的瓜类,这证明该枯萎病由尖孢镰孢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omodicae Sun & Huang)引起,在下文中简写为F.ox.m。其次,本文在实验室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5种植物病原菌为实验材料,研究在离体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某特定分子量壳聚糖处理后对其抑菌活性等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对这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菌落形态结构、菌丝形态与繁殖等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抑菌效果随浓度(0.25 g/L-5.00 g/L)的增加而增强,但两者并不成正比。浓度达到0.25 g/L时,除终极腐霉和立枯病菌外,其它3种病原真菌(大麦赤霉、黄瓜枯萎病菌、苦瓜枯萎病菌)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5),说明壳聚糖对镰孢菌的抑制效果明显。此外发现,在实验所测的3种镰孢菌中,壳聚糖对苦瓜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第三,以F.ox.m为材料,研究离体条件下,壳聚糖的分子量与浓度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作用后F.ox.m的菌丝形态、结构及代谢等均发生明显变化;除分子量5.0×103的壳聚糖外,其它分子量较大的壳聚糖对其抑菌效果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强;分子量相同情况下,壳聚糖的抑菌效果随浓度增大而增强;壳聚糖作用后,F.ox.m的可溶性蛋白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且与壳聚糖分子量及浓度相关。第四,本文用针剌浸根法接种苦瓜幼苗,测定7个苦瓜品种苗期对枯萎病的抗性,结果显示:兴蔬春燕、大白苦瓜、翠绿嫩玉、绿先锋杂交4个品种的苦瓜对苦瓜枯萎病表现为易感,长白苦瓜、精选长绿和青皮苦瓜3个品种的苦瓜对枯萎病表现为中等抗性,且尚未发现有高抗苦瓜枯萎病的苦瓜品种。选取易感品种兴蔬春燕、绿先锋杂交,中抗品种精选长绿、长白苦瓜,进行特定分子量壳聚糖诱导其抗枯萎病的初步防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壳聚糖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苦瓜对枯萎病的抗性,其中能较明显地提高易感品种绿先锋杂交与兴蔬春燕对苦瓜枯萎病的抗性,而对中抗品种长白苦瓜、精选长绿抗性的提高,表现较不明显。第五,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与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是两种与植物抗病反应有关的重要酶类。本文研究了某一浓度的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处理特定品种的苦瓜植株后,植株叶片的POD和PAL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溶液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植株POD酶活性和PAL酶活性,由此说明这两种酶很可能参与了苦瓜抗枯萎病的反应。但是,两种酶活性的变化特点并不完全相同,原因可能是它们在苦瓜抗病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此外,壳聚糖的分子量明显影响苦瓜植株的抗诱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