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辅酶Q10(CoQ10)广泛存在于各种高等动物的机体中,在人体中则主要分布于心、肝、。肾、肌肉、甲状腺和胰腺中,成人体内总含量约为0.5~1.5g。流行病学的研究一致表明,人体在20岁以后,体内辅酶Q10的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病人及病变组织内辅酶Q10的水平也会降低,各种由于辅酶Q10缺乏引起的疾病正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作为脂溶性内源高效抗氧化剂、线粒体呼吸链的递氢体及细胞代谢激活剂,辅酶Q10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治疗及辅助治疗。目前,国内市售的辅酶Q10有注射剂、片剂、胶囊、油丸等剂型,由于辅酶Q10亲脂性强,水溶性差,在选择剂型及恰当的给药途径方面需要进行较深层次的探索。因此,本文考察了辅酶Q10的基本理化性质,测定其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在光照、高温、氧化及强酸、强碱环境下的稳定性,根据得出的数据确定了将辅酶Q10制备成静脉注射乳剂的可行性。本文建立了HPLC检测辅酶Q40含量的方法。在对辅酶Q10的基本理化性质进行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药物、油相载体、混合乳化剂系统的伪三元相图,筛选出大豆卵磷脂和PluronicF-68作为混合乳化剂,并确定了混合乳化剂的最佳配比和总用量,通过正交设计实验,确定了静脉注射乳剂的处方,浓度为(2.0mg/ml)。通过单因素考察实验最终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流程。对辅酶Q10静脉乳剂的稳定性考察分为物理和化学稳定性考察两个方面:物理稳定性考察了该乳剂的渗透压及与生理盐水及5%葡萄糖注射液两种稀释液与乳剂混合后粒度分布变化,说明了临用前应使用注射稀释剂按1:4的比例稀释,以更好的确保辅酶Q10静注乳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由加速实验结果说明静注乳剂长期储存时物理参数变化情况;化学稳定性考察包括高温、光照和加速实验,通过高效液相检测结果说明自制辅酶Q10静脉乳剂中药物含量变化。在体内实验部分,建立了HPLC法检测血浆样品中辅酶Q10含量的方法,线性关系较好,回收率合格,准确度、精密度较高。通过稀释样品的方法消除大鼠空白血浆中内源性辅酶Q10对药物含量测定的影响,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性。药代动力学考察数据以BAPP2.0通用程序拟合,结果表明:辅酶Q10静注乳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属于双隔室模型,而溶液剂属于单隔室模型。二者相比辅酶Q(10静脉注射乳剂在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明显延长,药时曲线下面积增大。对辅酶Q10静脉注射乳剂的稳定性、药动学进行了评价。辅酶Q10静脉注射乳剂处方、工艺,物理、化学性质,药动学评价的研究结果表明:辅酶Q10静脉注射乳剂的处方可行,工艺成熟,理化性质稳定,体内过程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