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低剂量MDCT动态增强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低剂量MDCT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70例疑有乳腺病变者进行低剂量MDCT扫描,采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4排CT机,120kV,50mAs,层厚2.5mm,对比剂90ml,注射流率3ml/s,分别于注射对比剂30s、60s、90s、180s后对乳腺进行多层动态扫描。分析比较乳腺癌的恶性征象,包括形态学、强化特点、时间密度曲线及其动态强化参数等,根据病变最高强化区测量值,绘制时间密度曲线,并计算病灶峰值强化率Emax,达峰时间Tmax,最大强化速率SLOPE,做进一步的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毛刺、分叶、不均匀强化对乳腺癌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2%、88%、82%;②时间密度曲线在乳腺病变中分布不同(p<0.0001),乳腺癌多表现为A型(77%)、B型(75%);乳腺良性病变多表现为C型(62%)、D型(89%)。③乳腺癌动态强化参数值E、SLOPE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p<0.0001),达峰时间较良性病变出现早(p=0.0018)。④形态学征象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参数及时间密度曲线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7%、88%、93%。结论:①低剂量MDCT扫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不仅提供丰富的形态学信息,而且动态增强扫描可进一步揭示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助于乳腺癌的定性诊断。②形态学特点结合动态强化参数可大大提高乳腺癌诊断准确率。第二部分乳腺癌化疗前后低剂量CT灌注成像血供变化特点目的:应用低剂量CT灌注成像,比较晚期乳腺癌行新辅助化疗前后局部肿瘤区域血流灌注的变化,研究其变化特点。材料与方法:15例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及化疗结束后1周内行乳腺CT灌注扫描。采用Body perfusion扫描序列,120kV,50mAs,层厚2.5mm;注射流率4.0ml/s,延迟8s,扫描50s。利用Basama体部灌注软件,得出时间密度曲线(TDC),并计算化疗前后病灶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乳腺癌化疗前BF、BV、MTT的平均值为33.20±4.17 ml.min.100g-1、8.31±2.43 ml.100g-1、15.31±4.31s,化疗后BF、BV、MTT的平均值为13.65±6.04 ml.min.100g-1、5.04±2.33 ml.100g-1、25.97±9.07s,化疗后BF、BV降低,MTT延长,前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②非肿瘤区域正常腺体化疗前后各项灌注参数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化疗后有BF值降低及BV、MT值升高的趋势;③低剂量、低造影剂注射速率CT灌注扫描结果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结论:①化疗后随着肿瘤的缩小,肿瘤区域的BV、BF值有不同程度减低;②CT灌注扫描监测化疗血流动力学变化可早于形态学变化;③新辅助化疗后非肿瘤区域正常腺体血流量有减低趋势;④低剂量、低造影剂注射速率CT灌注扫描可以代替常规CT灌注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