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集团并购深发展案例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er4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中国的历史遗存和立足当代基本国情,在金融领域我们一直沿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传统格局。不得不说,在中国刚刚进行市场经济建设的时候,这种政策安排确实起到了优化资源配置、化解金融风险的效果,但随着时代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愈演愈烈,逐步向混业经营过度才是不可逆转之势。随着国内的综合金融控股集团不断出现,监管当局也逐步放开了监管尺度,使得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不仅业务相互交叉,资本也能深度融合,这为银保并购提供了可能。
  平安集团并购深发展这个案例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其一,交易规模之大冠绝中国资本市场;其二,作为保险公司收购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典范是业界首创。从2008年中并购萌芽到2012年7月新平安银行尘埃落定,整个并购历程一直吸引着市场的眼球,也得到了监管层的广泛关注。行业内并购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扩大公司规模,获取协同效应从而提升价值。1988年,M Bradley、A Desai和EH Kim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成功的并购会给企业带来效益提升,虽然价值具体增加多少不一而足,需要个别分析,但通过大量统计得出平均增值长7%[1]。但并购是一项极具技术性的浩大工程,牵涉公司内外部方方面面,要经历对象选择、对价谈判、监管审批等层层程序,周期长、成本高,就算是计划周密、准备万全的国际金融大鳄也不能保证并购成功。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的案例,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一次大胆探索和伟大创新,对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对此次事件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对监管模式的转变、对将来混业经营的实践都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对银保并购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然后对主并公司和目标公司的历史沿革和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在描述了并购过程和并购动机之后,本文把研究重点放在并购所产生的协同效应上,采取指标分析法,从财务、经营和管理三个维度对企业并购前后的财务指标进行对比并系统分析,再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做出结论,最后笔者联系实际,总结了本案例中可供后来者参考的成功经验以及对监管实践所做的一些思考。虽然在本文中得出结论,平安集团并购深发展从总体上来看是成功的,产生了协同效应并增加了企业价值,但是这些判断只是基于短期财务指标,并没有量化公司生产经营中的软实力(如企业文化),所以最后的判断虽然有理有据,但不能说完美无缺。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报纸
期刊
报纸
期刊
期刊
学位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