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支农支出问题研究

被引量 : 26次 | 上传用户:yayiye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安定的保证,尤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9亿农业人口的泱泱大国而言,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在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落后、农民贫困的现象普遍存在,“三农”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凸现,亟待解决。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支持的手段除了政策倾斜,更重要的就是通过财政支出,建立有效的支农机制。政府从“十五”时期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起,就一直强调对“三农”的投入;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更是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完善对农民的增收减负政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可见,建立健全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机制,合理分配财政支农资金,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是当前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依据财政学的基本理论,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状况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全文基本结构如下:导论部分:本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并围绕所研究的问题对国外相关理论和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此外,简要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一部分: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一般分析。这部分首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然后从农业的基础地位、特殊性等方面入手,结合公共品理论和我国国情分析了财政支农的理论依据和我国财政支农的必然性。第二部分: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现实考察。本部分首先将建国至今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然后运用统计数据及图表分别对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结构和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第三部分: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根据第二部分的内容,本部分总结出我国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有待提高、支农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中央和地方政府支农职责不明确、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并分析了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第四部分:财政支农支出的国际经验与借鉴。本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WTO《农业协议》关于国内支持条款的主要内容;然后考察了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为适应WTO规则所进行的财政支农支出政策调整;最后根据国外经验得出对我国的几点启示。第五部分: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对策建议。本部分综合前文分析,提出了确保我国财政支农支出规模稳定增长、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支农的事权、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根据WTO规则调整我国财政农业补贴政策等建议;并强调应跟进相关配套措施,如:完善我国关于财政支农的法律法规、发展面向农业的投融资体制、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教育培训等。
其他文献
2006年被称为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的元年,社区银行一跃成为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之后的第五大银行,成为我国银行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我国
根据我国配电网供电对高压断路器的质量和性能要求,阐述了永磁操动机构的工作原理、永磁操动机构与真空断路器的配合特点,以及中压断路器操动机构的现状和我国对永磁机构真空
<正>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各个领域面临的形势?如何适应新常态?国务院各部部长给了我们很好的解释国家发展和
介绍了一种掌上电脑为硬件平台、操作系统为W indowsMob ile的杆塔排位系统,阐述了应用VC#语言开发系统软件进行野外式杆塔排位的正确性和便携性。野外式杆塔排位系统提高了
<正>无需WiFi信号,只要点一盏LED灯就能上网,这个你信吗?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传出好消息,一种利用屋内可见光传输网络信号的国际前沿通讯技术Lifi在实验室成功实现。
本研究根据化工企业中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实际,提出了完善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责任,加大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投入,提升
营销战略是公司希望实现其营销目标所依据的思维逻辑。营销战略由用于目标市场、定位、营销组合和营销开支水平的各个特定战略组成。营销组合是整个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是指依据宪法和法律关于农村治理中组织上和行为上的规范,由农民基于其村民的身份选举产生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制度。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
<正>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推荐:本书因提及"慰安妇"曾引起日本政府强烈不满,日本外务省公开表示,这本书的部分内容与日本政府立场不一致,对事实存在误解。而美国当局则明
审计判断是审计工作的核心,是现代审计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成果可信性的关注,使得审计判断成为审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研究的重点。特别是由审计失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