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经济系统,它不仅与周围区域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且各城市间也在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与交换。这种城市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使一定区域内不同规模等级、不同职能性质的城市间产生密切联系,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即城市体系。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正式启动,西部地区的经济正面临着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尤其是对于甘肃这样的内陆省份。如果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集合,是工业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综合标志,那么,城镇体系就可以说是区域经济的骨架,是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极核。研究城镇体系结构特征及成长的动力机制,制订合理的城镇体系发展对策,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采用了分形理论这一研究方法,在分析甘肃城镇体系结构现状的基础上,以甘肃省五个经济区(陇中、河西、陇东、陇南、甘临)为基本研究单位,通过计算各个经济区城镇规模分布的分维数,得出陇东?甘临?河西?陇南?陇中。说明陇东、甘临城镇体系规模分布较为集中,城镇规模差异较小,人口分布比较均衡,中间位序的城镇数目较多;陇中、河西、陇南城镇体系城镇人口分布差异大,首位城市的垄断性高。陇东、陇南城镇体系分形特征较突出,河西、甘临城镇体系在规模方面存在分形退化,即有二元结构,在较大城镇和较小城镇间缺少中等城镇,规模过渡不自然。通过空间关联维数计算,得到陇中城镇体系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公路、铁路等交通沿线构成陇中城镇体系交通主骨架;河西城镇在空间上相距较远,空间相互作用较弱,没能形成集聚效应,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发育不完善;陇南经济区城镇体系各要素分布相对比较分散,有明显的首位城市存在。陇南市、天水市在经济空间的联系上更多地依存于四川省和陕西省,城镇间空间作用力小,彼此关联程度一般,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还欠完善。甘南州、临夏州地域上的临近为区域城镇集中布局提供了条件沿线城镇呈S型串珠状分布,基本形成点轴城镇布局体系。最终得出目前城镇体系的特征:首位度过大;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出现断层,联系不畅;空间结构小集中、大分散;城镇空间相互作用力较弱,大城市没有发挥应有的辐射作用;城镇体系结构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显著。论文最后对以上的分形分析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基于经济区划视角提出城镇体系发展的合理性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