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与基督宗教这两大世界性宗教自唐代景教入华以来就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开始了交流与对话,经历元“也里可温”、明清天主教,直到鸦片战争后基督宗教的大规模传入,我们有丰富的史料和文化资源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尤其是近现代以来(19世纪末至1949年)随着佛教的现代性改革和基督宗教的本色化发展,佛耶之间的对话内容更加丰富。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当下多元宗教并存的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史为镜,可以促使我们思考现实中的宗教关系和中西文化交流等问题。
论文主要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问题提出和文献综述部分,分析关于佛耶对话问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论述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历史回顾,概览自唐代景教时期开始,经历元朝“也里可温”,到明清耶稣会士为代表的佛耶对话,总结出佛耶对话历史上的代表人物或事件。
第三部分:近现代佛教界与基督宗教所展开的对话,包括杨文会、太虚、圆瑛、印顺、张纯一等佛教界代表性人物对基督宗教的态度和评介。
第四部分:近现代基督宗教界与佛教的交涉和对话,包括李提摩太、艾香德、王治心、赵紫宸、吴雷川、谢扶雅等众多发表论佛言论的基督宗教界人物。
第五部分:佛耶对话的理论焦点,包括两大宗教创始人的对比、空与无的比较、苦观与罪感的对比、解脱与救赎的比较,选取佛耶二教教义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比较分析。
第六部分:结论与反思,总结佛教与基督宗教的对话问题,反思以往对话对于当下宗教多元共存局面的启示意义,展望宗教和平对话后以期达到的共生共荣的和谐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