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廉租房供给模式研究——以上海为例

来源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ve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保障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我国的廉租房制度是在社会住房改革的背景下,于1999年正式设立实施的,其主要目的是满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的廉租房制度在保障方式、资金来源上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在保障对象上也有着日趋扩大的要求。但多年来,我国廉租房制度的发展受到整个住房保障体制的制约,存在着发展思路不清晰,主导部门不明确,建设资金短缺,可供房源匮乏,保障覆盖面狭窄等多方面问题,导致全国廉租住房开展相对滞后,城镇低收入家庭居住困难问题比较突出。 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国十几年来廉租住房供给模式的发展演变过程,从经济学的角度(包括成本—效益分析、资金分配效率分析、资金分配效果分析、经济与社会效应分析),对廉租房的两种主要供给模式—实物配租和货币配租进行对比分析,目的是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廉租房供给模式重货币保障,轻实物保障的现状,进行资金使用效率和福利分配效果分析;同时,本文将对比发达国家和地区住房保障供给模式发展过程,借鉴其经验和教训,确定廉租房供给模式的最优化选择,以期政府使用有限的资金解决相对多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并使政策的福利效用达到最大化。 最后,本文以上海为例,归纳总结了上海市廉租房保障的发展历程,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上海廉租房供给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以福利最大化、市场稳定化、资金持续化、社会和谐化为原则,尝试设计出上海未来十五年的廉租房供给模式的最优化选择。
其他文献
“成本分担”理论提出纳税人、大学、企业、家庭和学生应共同分担高等教育的成本,高等学校一直是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主体之一。然而,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高等教育经费严重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