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揿针对视频终端视疲劳(visualdisplayterminal,VDT)的改善作用,丰富VDT治疗方法、优化方案,并推广、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完全随机分组、盲法设计、阳性药对照、平行组设计,采用SAS8.0统计软件按试验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分别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绵阳市中医医院、成都市郫都区第二人民医院3个中心进行,选取在2019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门诊确诊为视频终端视疲劳的患者,各组均选66例(132眼),共198例(396眼)。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1(揿针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试验组2(揿针双侧四白、丝竹空,攒竹)、对照组(选目前最常用的人工泪液玻璃酸钠滴眼液为阳性对照),疗程均为4周。结果:本研究纳入病例198例(396眼),每中心66例(132眼),脱落26例【试验组1、6例(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例、绵阳市中医医院1例、成都市郫都区第二人民医院3例),试验组2、10例(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3例、绵阳市中医医院4例、成都市郫都区第二人民医院3例),对照组、10例(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3例、绵阳市中医医院3例、成都市郫都区第二人民医院4例)】。完成172例(344眼),试验组1、60例(120眼),试验组2、56例(112眼),对照组56例(112眼);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脱落8例、完成58例(116眼),试验组1脱落2例、试验组2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3例;绵阳市中医医院脱落8例、完成58例(116眼),试验组1脱落1例、试验组2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3例;成都市郫都区第二人民医院脱落10例、完成56例(112眼),试验组1脱落3例、试验组2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4例。(1)治疗前组间比较:年龄、性别、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染色、近距离用眼时间、中西医症状评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具有可比性。(2)各组治疗前后比较:三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染色、近距离用眼时间及试验组1、2中西医症状评分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西医症状前后评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各组间两两比较:试验组1与试验组2比较、试验组2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3个中心患者分别在试验组1、2、对照组治疗后,中西医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无偏倚。(5)中医疗效比较:试验组1总有效率81.7%,显效率51.7%,有效率30.0%;试验组2总有效率73.2%,显效率为19.6%,有效率53.6%,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显效率为0.00%,有效率62.5%;试验组1与试验组2比较,试验组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1>试验组2>对照组。(6)西医疗效:试验组1总有效率80.0%,显效率43.3%,有效率36.7%;试验组2总有效率71.4%,显效率14.3%,有效率57.1%,对照组总有效率51.8%,显效率0.0%,有效率51.8%。三组间疗效两两比较,试验组1与试验组2相比,试验组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揿针联合玻璃酸钠眼液滴眼、揿针、玻璃酸钠眼液滴眼均能改善视频终端视疲劳症状体征,揿针联合玻璃酸钠眼液滴眼>揿针>玻璃酸钠眼液滴眼,尤以揿针联合玻璃酸钠眼液滴眼疗效最佳,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