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当代剧作家中,托尼·库什纳堪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最受观众、学术界和批评界好评的戏剧家。不仅其代表作《天使在美国:一部关于国家主题的同性恋幻想曲》上篇《千禧年来临》(1992)和下篇《变革》(1993)被称为“挽救美国戏剧”的巨著,囊括了几乎当年所有的重大戏剧奖项,库什纳也被赞为“自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以来最具创造力的美国剧作家”。这部演出时间长达七小时的戏剧以史诗般的宏大笔触批判了美国社会存在的种种危机:政治保守主义、艾滋病危机、宗教信仰危机、种族冲突和道德危机。而又如该剧副标题“一部关于国家主题的同性恋幻想曲”所示,这位公开的同性恋犹太剧作家毫不避讳地以独特的“同性恋敏感性”将政治、戏剧美学和哲学幻想融入到同性恋戏剧中。
本文以从“酷儿”这个核心为出发点来解读《天使在美国》所反映的“库什纳式”同性恋政治剧——“奇妙剧”的政治、艺术和哲学。
第一章探讨《天使在美国》所体现的戏剧政治:酷儿性和国家主题,讨论酷儿身份如何成为整部戏剧的政治竞技场并构成了“国家主题”的基本叙事。第一节介绍库什纳本人以及他在认同自己同性恋身份和经历艾滋病危机中所形成了独特“同性恋敏感性”。第二节解读“酷儿”身份本身所包含的政治性和反叛性,以及库什纳如何在“酷儿”政治中发现了美国社会危机的“紧迫状态”。第三节分析库什纳在该剧中对“国家主题”的“酷儿”化:通过展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艾滋病危机下的“酷儿”们的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政治内容——宗教、种族、政府、法律对同性恋者的歧视和压迫,来探讨“国家主题”。
第二章分析它的戏剧美学:酷儿性和戏剧舞台,讨论库什纳利用酷儿文化的杂糅实现融合高度美学的戏剧效果。第一节分析《天使在美国》在戏剧手法上既继承了布莱希特“史诗剧”的“陌生化”手法和田纳西·威廉斯的抒情现实主义的诗意文风,又融合分割画面的电影手法、现实和幻觉、梦境的糅合等后现代实验手法。第二节解读库什纳对瓦尔特·本雅明在《论历史哲学》中的关键意象——“历史天使”的“酷儿”化戏剧改编以及对本雅明历史神学的戏剧再现。第三节选取该剧中极有代表性的戏剧舞台美学实践并结合库什纳本人的戏剧美学观点,总体分析该剧戏剧效果。
第三章讨论该剧体现的“变革”哲学以及“同性恋幻想”的阈限和超越:酷儿性和变革。第一节分析上篇《千禧年来临》创造的末世意象。上篇笼罩在第一幕“噩耗”的阴影下,弥漫着末日来临前的绝望:历史的遗失、艾滋病魔、性取向的压抑、信仰的迷失、被所爱抛弃。第二节分析下篇《重建》中美国社会面临的种种危机如何奇迹般地得到了“重建”。第三节解读“变革”哲学的政治性和“幻想”色彩。库什纳在上篇中制造的紧迫状态和尖锐的现实矛盾被隐喻在宗教的人神冲突之中,所有的“噩耗”在天使带来的“性高潮”般变革力量中得到化解,《天使在美国》也只能成一部“幻想曲”。
《天使在美国》已成为美国戏剧乃至美国社会的“奇特”现象——写了五个同性恋却成为“美国戏剧史、美国文学史的转折点”、政治极端却又大受欢迎,因此名副其实地成为美国戏剧史上的“酷儿”。“酷儿性”正是解读该剧的关键词。结合分析可以看出,该剧中“酷儿”一词不仅是库什纳政治内涵的立足点也是“奇妙剧”戏剧手法和“变革”哲学思想的体现。《天使在美国》是“奇妙剧”戏剧理念的最高成就:有极端的政治批判和明确的政治立场。也拥有“男同性恋幻想曲”包含的美学张力,也是在末世灾难中寻找“重建”的历史哲学和在“痛苦的前进”中构建爱和宽恕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