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テクストの翻訳と異文化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行為——魯迅小説の日本語の訳文研究を例として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rrr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功能的考察,基于两种翻译目的即Venuti(1995)的“同化翻译”和“异化翻译”的观点对文学文本的翻译战略进行考察,力求通过探寻两种翻译战略的异同。   所谓同化翻译是指,将源语文本(源语、Source Text=ST)中其它国家中所不熟悉的要素根据目的文本(译文、target text=TT)的文化和习惯进行翻译,将源语文本中的差异感降到最低程度的战略;所谓异化翻译是指,将源语文本中的差异感按照原样保留,将目的文本中的差异感发挥到最大程度的翻译策略。   本文翻译文本研究的对象是鲁迅先生的中文源语文本小说及松枝茂夫先生的译文及藤井省三先生的日语译文。   本文由以下各部分构成。首先在第一章中介绍了文学文本的翻译及其特征,然后在第二章对跨文化交际的构成要素及重要性进行了概括说明。在第三章中论述了文学文本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的关系。第四章中对跨文化交际视野中的鲁迅小说和跨文化交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说明。在介绍了分析研究对象文本之后,对鲁迅小说日语译文中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以及本文所采用的分析标准及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最后的结论部分中对文学文本翻译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只有才有异化翻译策略才能更好地保留源语文本中的文化因素,才能唤起读者的新鲜感,才能完成跨文化交际行为,才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其他文献
“深度翻译”首先由阿皮亚于1993年在《深度翻译》一文中提出。他将“深度翻译”定义为“通过注释、评注等方法将文本置于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的一种翻译。本文对理雅各
王川在他最近的一组画中引用了这首著名的偈语,扼要地点明禅宗的精髓所在,正因为那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是确定的。因为是悖理,所以我相信。既然画家选用了这首偈语,可以窥见:这首偈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组画的构思。偈语的头两句表达了人生不可以执着于事物的名相,挣脱名相和逻辑暴力,同时才是灵魂的解放。也就是不落名相,更能开显诸法实相。于是,具有了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的胸怀。偈语的后两句,指出万物的存在就像河水一
朱迪思·赖特(Judith Wright,1915-2000)出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一个牧场主家庭,被誉为20世纪澳大利亚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她一生笔耕不辍,不仅创作了三百余首诗歌,还撰写了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