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面结构立体可视化及诊断参数测量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ide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图像(MRI)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的出现,使获取人体内部数据的愿望成为现实。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学数据的可视化,也成为数据可视化领域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医生可以较易获得病人有关部位的一组二维断层图像,通过计算机重构人体器官或组织的图像,使医学图像从二维走向三维,使人们从人体外部可以看到内部。   本课题实现一个医用的三维显示、测量系统,系统完成了对颅颌面上任意两点间距离的测量以及显示一个切面与颅颌面的交线。这两个基本功能对颅颌面结构的研究和成功地施行颅颌面整形外科治疗非常重要。距离的测量为医生的诊断提供参考数据,医生能更直观地判断一个人的颅颌面发育是否正常,手术是否需要进行,并且手术将修改骨头的尺度大概为多少都很清楚了。病人在某一切面上的颅颌面外轮廓线的形状可以完完全全显示在屏幕上,这使手术的设计更精确,手术的进行也将更安全。   系统当中实现了人机交互的功能,并对三维点的拾取算法进行了改进。利用OpenGL的先进画图功能,利用颜色值作为三维重建得到的三角片的索引,准确快速地确定鼠标在屏幕上所取点所在的三角片。提高了系统的运算速度。   
其他文献
近年来,双频天线单元和阵列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单元方面,已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且在无线通信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具有灵活的频比范围、较好的辐射特性和
H.264/AVC 标准是由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 和ITU 下属的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 联合制订的新一代低比特率视频压缩编码标准。它在继承现有视频标准中块变换、运动估计/补偿、量化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基于低档8位和16位微控制器MCU的嵌入式设备也开始逐步走向网络化,这些设备在走向网络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如何有效而方便地与互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所设计的两款通过FPGA 芯片下载验证的51 系列单片机的软IP CORE:使用VHDL 语言设计的80C51 单片机的IP CORE,使用Verilog 语言设计DS80C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