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抑郁障碍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弥散张量成像作为神经影像学的重要组成已被用于发病机制的探讨。抑郁障碍一级亲属的患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3倍。因此可以通过研究抑郁障碍、其一级亲属及正常对照的弥散张量成像探究抑郁障碍病因,进一步探究其临床特征与脑白质结构改变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27名首发未用药抑郁障碍患者,16名未患病抑郁障碍一级亲属及28名无家族史的健康人群,所有受试者均为右利手,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患者临床表现从以下4方面评估: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使用快感缺失量表(SHAPS)评估患者情感症状,使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估患者躯体症状,使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试(RBANS)评估认知功能。使用SPSS23.0分析3组受试者的人口学资料;基于MATLAB平台使用PANDA软件,对弥散张量成像数据处理,提取感兴趣区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A),于SPSS中进行方差分析,使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进行两两比较;将临床表现各项得分与差异显著白质FA值行peason相关分析。结果:1.三组人口学资料无显著差异;2.三组受试者FA差异主要在左侧丘脑前辐射、右侧丘脑前辐射、左侧皮质脊髓束、胼胝体辐射线枕部、右侧下纵束、左侧上纵束(颞部);以上6处中在左侧皮质脊髓束、胼胝体辐射线枕部、左侧上纵束(颞部)此三处存在抑郁障碍与正常对照、一级亲属与正常对照FA显著差异,但抑郁组与一级亲属组无显著差异,且抑郁障碍患者及一级亲属FA值均小于正常对照。3.抑郁障碍患者存在显著的情感症状、躯体症状及认知损害,胼胝体辐射线枕部FA值与延迟记忆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43,P=0.031),右侧下纵束FA值与FSS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42,P=0.028)。结论:1.抑郁障碍的发病与左侧丘脑前辐射、右侧丘脑前辐射、左侧皮质脊髓束、胼胝体辐射线枕部、右侧下纵束、左侧上纵束(颞部)损伤有关;2.左侧皮质脊髓束、胼胝体辐射线枕部、左侧上纵束(颞部)的损伤可能与抑郁障碍亲属易感性有关,是抑郁障碍发病的素质性指标;左侧丘脑前辐射、右侧丘脑前辐射、右侧下纵束的损伤是抑郁障碍发病的状态性指标;3.白质改变与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症状密切相关,其中胼胝体辐射线枕部与认知功能相关,右侧下纵束与躯体感觉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