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结合染色体工程技术,对培育多倍体杨桃新类型的技术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三个杨桃品种(B10,B17,B2)的成熟茎段建立了高频的离体再生体系,并在其基础上,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诱导产生了四倍体并对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同时,通过培养杨桃B17成熟种子的胚乳获得了纯合的三倍体植株,并对胚乳培养中愈伤组织的诱导、植株再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结果表明: 建立杨桃高频的离体再生体系是进行杨桃快繁和进行染色体工程育种的最基础的一环,而植物激素的种类及配比是决定其离体再生体系能否成功的关键。试验结果表明:杨桃在细胞分裂素种类的选择上较为严格,其效果好坏依次是:ZT>BA>KT,而在尘长素种类的选择上差异不显著,同时,从经济、生产的角度出发,对杨桃生长较适宜的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其结果是以MS+BA0.5mgL-1+NAA0.2mgL-1+GA0.2mgL-1较好,外植体多数形态正常,生长旺盛,最高增殖系数可达3.7。对组织培养条件下的再生植株进行染色体倍性鉴定,染色体数目均为2n=22,其二倍体遗传稳定。进而在此基础上,利用秋水仙素,通过几种方法诱导产生杨桃四倍体,其中,以浸泡法处理效果好,诱导频率高,最高可达36.7%,而混培法和包埋法较差;三个杨桃品种中,以B17的诱变效果最好,为36.7%,B10,B2差异不大:在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的最佳组合选择上,浸泡法均以0.2%秋水仙素处理25h为宜,混培法中,B10,B2以0.2%秋水仙素处理20天效果最好,B17以0.1%秋水仙素处理20天为佳。秋水仙素诱导产生的变异植株经染色体倍性鉴定,其染色体数目为2n=44,属四倍体植株类型。 首次在国内进行了杨桃胚乳培养并成功再生出三倍体植株,胚乳愈伤组织诱导以培养基MS+2,4-D2.0mgL-1+BA0.2mgL-1的效果最好,诱导频率可达93.5%,愈伤组织乳白色,结构致密,生长旺盛;将诱导出的乳白色致密型愈伤组织接种在培养基MS+ZT3.0mgL-1+NAA0.2mgL-1上,愈伤组织山乳白色致密型转变为淡绿色致密型,进而形成绿色芽点,进一步分化出不定芽,分化频率可达73.3%,分化的芽形态多数正常,细弱的胚乳植株在培养基MS+ZT2.0-2.5mgL-1+NAA0.05mgL-1上进行壮苗和营养繁殖,短期内获得了大量的胚乳植株,经染色体倍性鉴定,其染色体数目为2n=33,确认为三倍体。同时还发现有混倍体和非整倍体的存在。迄今为止,已有三倍体植株1000余株,胚乳培养直接获得三倍体植株是杨桃三倍体育种高效、经济、快捷和方便的途径。 在对多倍体植株的壮苗与繁殖中,以MS+ZT2.0-2.5mgL-1+NAA0.05mgL-1效果最好,多倍体植株生长旺盛,形态正常,增殖系数高,为6.2-6.5,短期内可获得较大数量的四倍体植株;同时发现,虽然杨桃组织培养条件对细胞分裂素种类要求较严格,添加玉米素是其保证正常生长的重要条件,但似乎对玉米素量的要求又不严格。杨桃试管苗的生根实验中,以1/2MS+IBA0.2mgL-1+IAA0.1mgL-1效果最好,其生根率可达87.1%,根系尘长良好且与不同倍性的相关性不显著,有利于以后的移栽成活。 另外,对杨桃不同倍性的植株进行了形态观察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多倍体植株叶色浓绿,而且随着倍性的增加,叶面积也趋向性增大,但叶长与叶宽的比值却减小;但某 剖阐哇吻枝*语育多悟体伍扒局土型的方吧和枝*研之单株的叶长或叶宽与倍性变化相关性不明显;同时,保卫细胞与气孔的相关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保卫细胞和气孔的长度或宽度与倍性变化呈正相关,同时,保卫细胞的叶绿体数也表现出与之一致的趋势,而与此相反,气孔密度与倍性的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