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在版画创作领域,刻法作为表现主体内容的艺术手段,越发的起着重要的作用。木刻版画在中国有悠久的发展史,其刻法与其它版种相比,具有集特殊材质、刀具和印刷为一体的一门艺术,以人物为题材的木刻版画是版画创作的重要方向,在每个历史阶段,可以看到阶段性木刻刻法的样式。自创作木刻替代中国传统复制性木刻以来,人物木刻在每个历史阶段的刻法,都有独特的审美倾向,形成了不同的印痕情趣,尤其当代人物木刻,主要指90年代后的人物木刻,其刻法与90年代前再现写实为主的刻法不同,它集中反映出当代木刻刻法的面貌,相对而言产生了新的人物木刻刻法。本论文以20世纪90年代后人物木刻新刻法为研究对象,以代表性的人物木刻作者的创作家作品为依据,着重分析90年代之后人物木刻刻法出现了那些新的因素。并以90年代后全国各类展览为线索,检索代表性的人物木刻版画作者及其作品,廓清由此出现的人物木刻刻法的基本面貌,概括出在哪些主要方面产生了新的变化,指出新刻法的具体表现,以及这时期人物木刻刻法与社会文化构成的关系。文章由摘要、绪论、正文和结语组成,其中正文有三章,第一章讲90年代以前人物木刻刻法。以“新兴木刻”运动时期创作木刻版画为源头,明确90年代之前的人物木刻具体刻法。第二章研究90年代年至今的人物木刻“新刻法”现象,以及其产生的社会效应。以当代人物木刻典型作品为例,对人物木刻的“印痕”和“趣味性”等新因素的研究,得出人物木刻新刻法创作观念已转变,以及此时审美情趣的新变化。第三章以90年代后人物木刻出现的新刀法应用为例证,总结90年代后纯化人物木刻语言造就新“印痕”的出现,并指出新的刀法确立的人物木刻刻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