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语言学将语言视为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把语言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依存关系及生态原则作为基本的理论出发点,主张从语言与外部环境及其自身环境的相互依存和作用关系出发分析研究语言。语言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并与之具有类似的同构关系。多角度、多层次的动态视角来研究语言,将语言偏离的研究纳入生态系统,为语言偏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生态”在本文中是一个隐喻,即将语言与物种、语言的生存环境与生物生态环境等作类比。文章聚焦语言偏离于语言生态环境中的多样性因素中,认为语言的变化发展都与语言生态环境中的自然、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紧密相关。语言偏离就是语言生态环境中多样化因素与语言相互作用的结果。语言变体都与其生态条件有相当密切的联系,又与变化的生态因子存在随机的整合关系,这就必然导致语言偏离的多样性。语言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会在保留原有的某些特征的基础上产生或多或少的不同,进而产生各种变体。自然环境中生物个体的多样性和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同样是影响语言并可能产生偏离的重要因素。语言变体能够反映出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的差异及个体差异对其的影响以及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语言也会随着文化环境的不断的变化而发生不断偏离与变化。影响语言偏离的文化条件如果产生分化,如文化观念和文化习俗的分化,其分化后的文化条件可能获得特别强化的效果,进而会对语言形成新的影响而产生或形成新的语言变体。文章认为语言同物种一样,都具有生命力,语言活力是语言存在的标志。语言竞争是语言关系协调的产物,是调整语言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的手段。语言不断产生变异和变化,语言的活力就存在于这种相对稳定的变异与变化之中。文章指出,语言的变异性是人类语言变化以适应环境的语言基本属性。语言偏离是一个语言特征经过竞争、个体选择或群体选择、相互适应的过程。语言接触是语言偏离的基本条件之一,语言使用者的心理是语言偏离的接触场所,是语言偏离特征竞争、选择以及接受的主体。这一机制同样适合于语言不同层次的变异。文章通过对语言偏离和语言多样性的探讨指出,偏离形式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具有不同的生命力,其活力主要依附于语言使用者、自然、社会和文化等因素。不同语言及其变体相互依存于同一言语社区中,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缓和同种语言或不同语言之间的竞争关系,维护语言的多样性及保持语言的活力以实现整个语言系统积极地良性发展。本文把生态语言学的多样性原则应用于语言偏离的研究之中,将语言偏离置于语言生态环境中来研究语言偏离与多样性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试图从生态的角度指出语言偏离产生的深层机制,以便我们对语言偏离这种语言现象有更本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