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既可以通过产品运作,也可以依靠资本运作来发展壮大。并购重组是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主要环节,而并购市场的效率对资本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这一根本职能的实现至关重要。从宏观层面上,并购市场效率是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指导实践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从微观层面上,并购市场效率是企业并购决策的前提,也是投资者正确把握证券市场并购行为的基础。本文就上市公司并购市场效率进行研究,主要立足于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并购市场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看法,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意见。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在导论部分说明文章选题的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同时从国内外两方面对并购市场效率的实证文献进行综述。国外对并购引起的市场反应的研究比较多,尤其将重点放在公司接管和兼并行为是否会给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的投资者带来超常收益。此外,也有根据可观察特性对并购样本进行细分,分别考察不同类型的样本,并做出比较。随着我国上世纪末并购浪潮的出现和证券市场的飞速发展,国内亦涌现出许多研究并购效率的文献。本文对国内较有代表性的理论进行了整理。第二章关于相关并购理论的研究中,首先界定了并购的概念,其次介绍了西方并购理论,这些理论主要围绕并购的成因问题和并购的效率问题。包括了协同效应理论、市场势力理论、代理理论、信息与信号理论。应该说,市场得到公司并购的消息后的反应通过股价的变动表现出来,而股票价格能够反映公司的价值,所以在第二章中介绍了通过并购重组增加公司价值的相关理论。接下来主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把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历史归纳为初步摸索、发展、规范发展、改革发展四个阶段。在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并购目标不明确、并购操作不规范、行政干预介入过多等许多都是体制制约因素导致的。在股权分置的背景下,通过二级市场收购的方式变得十分困难,即使通过协议转让得到控制权,股价的涨跌对于掌握公司控制权的非流通股股东也影响不大。因此不乏收购方在并购上市公司以后存在掏空上市公司的情况。特殊的体制和市场因素导致了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并购。了解上市公司并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机理,对于研究并购市场效率有一定的意义。第四章是实证研究部分,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以2003—2005年和2005—2008年间各60家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告目前[-10,-3]的窗口内,股改前,在95%的显著水平上,市场提前反应。股改后,在99%的显著水平上,市场提前反应,股改后的市场反应更为显著。在公告日期间[-2,2]的窗口期内,股改前后的样本公司获得了正的累计异常收益率,但不显著。在公告日后[3,10]的窗口内,股改前的样本公司的财富效应显著为负,股改后的样本公司的财富效应显著为正。结合我国股改前后的市场特征,提出了相应的解释。最后,总结了实证研究结果,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