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街区是最具特色的城市印记,是历史遗存的集中所在,是人文风貌的鲜活展现,是传统文化的集合代表,其价值是多维度、系统性的。但是,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之间天然就存在矛盾,以“博物馆式”的静态保护显然是不适用于历史街区的,带有福利色彩的环境整治往往需要不菲的公共财政投入,以旅游、商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又造成破坏和过度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大力推广“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即PPP模式,以此操作的项目类型也逐渐从基础设施领域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怎样推进历史街区更新,处理保护与发展的问题,亟需一套可供推广的方法;PPP模式是否可以被引入这个领域,也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历史街区为研究核心,以历史街区更新为主要研究内容,尝试以PPP模式构建一套具有普适性的历史街区更新工作框架,以供实践参考。首先,研究对历史街区本体进行概念梳理和价值解构,思辨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国外历史街区更新历程为启发,将PPP模式与我国历史街区更新工作联系起来。其次,研究对PPP模式的发展历程、核心、优势、范式进行讨论,认为PPP模式不仅限于引入私营资本,更可引申为多元参与的,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的机制和制度设计,并通过国内外相关案例,建立以PPP模式介入的历史街区更新工作框架。再次,研究对与更新愿景直接相关的工作给出了相应的策略或建议:对于物质层面,在宏观尺度上进行整体定位,在中观尺度上进行环境优化,在微观尺度上建立建筑更新改造的方式;在非物质层面则对社会、经济、文化等角度提供了相应的建议。最后,研究以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永庆大街历史街区更新实践项目为例,详细介绍该实践项目中PPP模式操作方法、建筑更新改造、文保单位修缮、环境优化整治、文化创意产业导入和活动组织等情况,并以切身经历对实践中的不足和推进中困难进行反思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