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毛女》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部大型新歌剧,经过多次的修改完善,成为中国民族新歌剧的经典之作,是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该剧于1945年4月在延安进行了首演。2015年是歌剧《白毛女》在延安成功首演70周年,在这个时期再次复排新版歌剧《白毛女》,并在延安举行全国巡演的第一场演出,此后在全国各地巡演共19场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作品的再次复排体现出许多新的艺术特点,这些艺术特点承载和展现了艺术创作者们的艺术追求与探索。诚然,在一部歌剧的中舞台呈现中,角色塑造的成功与否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在《白毛女》这部歌剧中,整部歌剧都是围绕着“喜儿”的命运展开,“喜儿”这个人物形象在整部歌剧的情节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本文将从对“喜儿”角色为例来说明歌剧复排版本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特点与探索。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历程的梳理;第二部分概述了歌剧《白毛女》诞生的剧情、首演概况和历史影响;第三部分对喜儿的角色进行了分析,涉及到角色的性格变化、生存观念和形象传承等;第四部分则分析了喜儿在剧中的四个经典唱段,并结合笔者自身的表演实践,以自己的艺术实践体会为切入点,从“喜儿”扮演者的视角,论述经典唱段中演唱中的处理方法,所借鉴的民歌和地方曲调的处理技巧以及由此所体现出的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特点和时代特征;最后一部则从表演、演唱方法、唱段本体、风格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论述其体现出的艺术价值和探索,并对复排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