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差比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语法点,作为常用句式的一种,差比句因为句式种类多,本体研究仍存在一些分歧,这增加了差比句对外汉语教学的难度。国内外学者对差比句的本体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差比句研究却较少。本文以“HSK动态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对留学生差比句的习得过程、偏误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文本以本体研究为基础,在对比分析留学生差比句的语料基础上,通过数据统计、图表展示等方法,探讨差比句的二语习得、偏误类型分析、偏误原因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等问题。通过对留学生差比句使用频率、偏误率以及偏误使用相对频率进行分析,发现留学生在习得差比句时存在一定的习得难度。以具体偏误实例为依据,依托了差比句的结构将偏误分为比较标记方面的偏误、比较项方面的偏误和结论项方面的偏误;同时依据偏误的类型将偏误分为遗漏、误加、错序、误代和杂糅五种偏误类型。在习得过程研究及偏误分析的基础上,从留学生方面、课堂教学方面和语言认知和语言结构方面对留学生习得差比句原因进行分析。并由此提出差比句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建议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入手,注重易混句法成分的比较分析、针对性练习的设置、对差比句分等级教学等,同时依托于语际对比教学、语感教学以及纠错教学,开展留学生差比句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