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闽南一带在清代一直是会党发展比较集中的一个地区,而闽南小刀会正是其中的一个会党。从乾隆初年到咸丰初年断断续续一直有小刀会的活动。
清王朝自乾隆以后,经济上已发展到顶峰,但与此同时,秘密社会的活动却越来越频繁,清政府对其的打压力度也越来越重。闽南小刀会一经出现,也是受到了同等的“待遇”,但是无论清政府如何的加重对结会的处罚,整饬吏治,小刀会却仍是在闽南一带活跃着,从乾隆初期、中期的个别案例,发展到嘉庆初年大量的出现。这其中地方大员和皇帝间关于小刀会案处理的奏折、谕旨等很多保存了下来,成为了研究闽南小刀会发展的最基础的史料。本文主要即是根据这些史料加上一些地方志的记载对闽南小刀会的形成发展做一个总体的梳理。
前人关于小刀会的研究大多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很多从农民革命或起义史的角度来写,主要是讨论小刀会的起源、性质以及对清王朝的打击等,其中多数论文是关于咸丰年间的闽南小刀会起义,而本文则把闽南小刀会从乾隆初年到咸丰初年的几乎所有的小刀会案做整体的梳理,从社会史的角度出发,从闽南地区的社会变迁入手,着重探讨各个时期小刀会产生的背景、生存状态、人员构成及造成的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内容。闽南小刀会这个个案的研究对于闽南地区其他的会党及闽南的社会变迁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闽南小刀会的发展历时较长,从乾隆初年到咸丰初年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根据其发展的特点,本文把闽南小刀会分成了三个部分,分三章来写。
第一章主要写乾隆前中期的小刀会,这个时期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均耕地日益减少,很多普通民众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加上闽南一带宗族的发达,各种自发组织的会党逐渐出现,但在这个时期的小刀会案件很少,只是零星的发生,小刀会的存在只是为了自卫,属于“防御型”组织。小刀会成员涉及各阶层,有兵丁、普通农民、贩夫走卒、乞丐,甚至有监生一类的读书人。在乾隆早期,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兵民结盟”,很多的兵丁加入到秘密会党组织,引起了朝廷的重视,为此清政府还特地发布了严禁兵民结盟的谕旨。此后在小刀会的组织中兵丁渐少出现,而由于流动人口开始增多,加上吏治的败坏,乾隆中期的小刀会主要特点变成了“兵民矛盾”,由于兵丁欺压平民,导致很多平民出于自卫的需要而组织小刀会。
第二章主要是写乾嘉之际的闽南小刀会,这个时期由于人口压力的进一步加重,流动人口越来越多,其中漳泉等地的民众大量的迁往台湾,这时的小刀会案件也基本上是在台湾发生。这个时期游民成了小刀会的主要成员,小刀会也从自前的单纯自卫变为主动地掠夺。这个时期的小刀会有两点最值得关注,一是由于乾隆五十一年的林爽文的天地会起义,导致天地会迅速传播,这个时期的小刀会从入会仪式到隐语暗号,都明显的模仿天地会,带有明显的天地会符号。另一点是由于台湾地区的大量流民是来自于漳泉等地区,这些人往往按地域结为一体,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进行“分类械斗”。而小刀会活动和“分类械斗”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发展的。
第三章主要写1853年的闽南小刀会起义。这个时期由于外国人的侵入,厦门等地沦为通商口岸,对外贸易蓬勃发展,产生了一大批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水手、伙计等。这其中的商人与清政府以及当地的普通民众有着各种矛盾,加上太平天国这个时期席卷了江南大部分地区,趁着这个有利形势这批人最终领导了1853年的闽南小刀会起义。起义军发展迅速,攻城略地,但由于自身力量的弱小,坚持了半年多的时间最终失败。
从小刀会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其一开始的初衷,都只是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而结立的互助合作的秘密会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