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经济长期粗放型发展,由此带来的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已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污水治理融资是改善污水治理绩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污水治理项目的推进。而我国污水治理融资结构单一,融资规模已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对于污水治理的资金需求。因此,研究和完善水污染治理融资结构和规模,提高污水治理融资绩效评价能力,具有现实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外部性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研究和分析污水治理融资作用于污水治理绩效改善的路径,并揭示其对企业经营绩效改善的作用机理,为构建污水治理融资绩效的评价体系奠定理论基础。在实证分析中,采用污染密集指数法将医药化工,纺织行业界定为浙江省水污染密集型行业。选择35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对其污水治理融资绩效进行评价。首先,以融资结构为依据确定政府补助、企业自筹和其他融资作为产出指标;以企业经营绩效为衡量标准,将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作为产出指标。然后,通过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明确医药化工行业与纺织行业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之后,对样本企业2010-2015年相关数据,采用包络数据分析法进行融资绩效评价。由效率分析与投影分析可知,纺织行业整体效率优于医药化工行业,且融资结构和融资规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改进空间,尤其是医药化工行业在企业自筹方面改进幅度较大,融资规模报酬整体处于递增状态,表明融资规模无法满足污水治理的资金需求。结合效率分析与投影分析实证结果,提出由于浙江省污染密集型行业污水治理融资结构单一,社会化资本参与程度低,相关企业应满足融资结构多元化需求以拓宽融资渠道并提高融资规模管理能力。本文基于融资结构和融资规模的视角,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水污染密集型行业污水治理融资绩效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一是污水治理融资规模必须与经济景气度相匹配,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为企业适应排污新政策提供缓冲期。二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污水治理融资经济效益,引入社会资本,构建多元融资结构。三是完善污水治理融资绩效评价体系,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以突显污水治理整体效益,吸引社会化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