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纠正知沟理论研究中的片面化倾向。作者首先对知沟理论研究的三个代表观点分别进行了梳理评述并探讨了研究的方向:宏观社会视角的研究者认为:随着大众媒介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长,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该理论从大众媒介的信息流通入手,探讨人们的知识增长差异,认为“社会经济地位”是造成“知沟”的根本原因,而大众媒介则加剧了这一进程。微观个人情境视角的研究者认为:当社会系统中大众媒介信息流通日益增加时,有动机获取信息和(或)信息对他们有用的那部分人比起那些没有动机或信息对他们没用的那部分人,将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些信息,因此这两部分人的知识差距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传播效果沟视角的研究者认为,这种差距同样存在于人的态度及外在行为上,而不仅仅体现在知识水平上;知识沟不单是大众媒介的力量所致,也应包括人际传播的效果,以及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相结合的效果;最后他还认为,知识沟并不仅仅出现在两种接收群体之中(比方说,社会经济地位高和低的人),社会经济地位及其相关变量不是造成知识沟的唯一因素。此后的知沟研究主要致力于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的有机融合,成果虽多但未有大的突破。中国大陆学者丁未在引介理论和中国化方面,成就卓著。在对以往研究分别进行了批判扬弃之后,作者试图对“知沟”理论进行拓展。作者首先从研究视角、知识定义、知识生产与传播者的指代范围等多个层面进行了设定,认为:知沟理论研究中的知识定义要扩展,人际传播网络和组织传播网络对知识占有差异的影响需得到重视。只有这样,才能融合扬弃知沟研究中所谓的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更全面地认识知识占有差异。作者从个人禀赋、人际传播、组织与群体传播三个层面探讨知识占有差异的形成原因:通过对人类认知系统特点和人类知识建构特点等方面的探讨,本文得出结论:人们之间的知识占有差异影响因素遍及知识认知、储存、提取、应用乃至反馈的每个过程。每个过程的差异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知识占有,而既有的知识占有又在累积中影响着新知识的消化与吸收,是知识占有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人际传播层面,作者通过符号互动论与“约哈瑞窗口”两个理论证明:人际交往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人与人之间知识占有差异理论上无法完美弥补;通过“两级传播”与“意见领袖”理论、创新的扩散理论等证明:社会交往的广度与深度是决定个人知识占有丰富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社会经济地位考量不过是社会交往异质化程度的表象之一。在组织传播层面,通过对传统研究对正规教育的假设和大陆学者实证研究资料的分析,得出认识:正规教育是影响知识占有差异的关键因素,不能把它笼统概括进社会经济地位中并把它等同与社会经济地位。教育不仅会使受教育者与未受教育者产生较大的知识占有差异,而且还会使受相同教育的人群的知识占有差异缩小。在群体传播层面,通过群体同化研究证明,这种人际间通过各种同质特征而形成群体,进而在群体中进一步同化这种同质特征,并产生新的知识作为群体内成员深入交流的基础和辨别群体内外成员的社会亚系统,正是群体传播在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占有差异所起到的重大作用的集中体现。综上所述,作者重构了知沟假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信息资源也会越来越多。那些社会交往和精神学习都更广更深的、个人禀赋较好的个体将会能更早更好的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因此人与人之间在多数领域中的知识占有差异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但理论上,如果改善了社会交往与精神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的话,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多数领域的知识占有差异都将能得到卓有成效的弥补。最后,作者还初步探讨了本研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