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产品缺失问题研究

来源 :吉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一直存在农业基础地位薄弱,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很大程度是由于政府在经济政策的制定上偏重于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各种公共服务的供给上,农村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瓶颈。党的十七大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弥补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职能中的不足。在十七大精神的感召下,研究并尝试解决农村公共产品缺失问题,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进而为促进农业发展,振兴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创造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就具有重大意义。从现实来看,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缺失不容乐观。生产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直接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公共产品供给的城乡差别不利于为城乡发展和工农业发展提供均等的机会。再加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与资金渠道的单一更使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要依赖于乡镇政府和财政资金,增资潜力不足。由于我国大部分的县是农业县,工商业发展落后,而重工轻农的经济政策又使农业发展滞后,县域经济财源不丰,供给资金匮乏,损坏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经济基础;“城乡分治”的二元体制使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二元化”;基层政府的事权与财权配置不合理,县乡政府的支出责任与财力严重不匹配,县乡政府财政困难,难以承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责任;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难以有效支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比较美国、欧盟、印度、泰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实践,我们可以从供给主体、资金渠道、财权与事权划分等方面借鉴国外经验,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财政分权理论为依据,来寻找解决的对策。通过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弥补政府和财政的“缺位”。可以根据农村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相应增加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同时,特别强调中央财政的投资责任;坚持政府主导地位,适当引入第三部门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该选择俱乐部产品或者规模小、外溢性不强、接近私人产品的公共产品作为第三部门投资领域,同时选择适当引入方式;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扩大县级政府财权财力。主要是深化“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的改革,进一步理顺地市与县的财政关系和解决“乡财县管”中县级政府的财政困难,从而进一步加强基层财力;加快政府间财权与事权划分的法制化进程,规范地方政府间的财权事权关系。初步构想是在财权与事权划分合理化的基础上实现财权与事权划分法制化;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包括改革转移支付形式与结构,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管理,建立地方政府间横向转移支付;建立农村公共产品支出绩效评价机制,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其他文献
美国没有专门的保密法,但拥有相对完备的保密法律体系;美国也没有专门独立的保密行政管理机构,却拥有比较成熟的保密管理制度。通过探讨美国保密管理的法律体系、定密管理制
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平均寿命的提高,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由于股骨颈所处的特殊解剖位置,股骨颈骨折对骨科医师一直是巨大的挑战。至今,其治疗和结果等方面
村民自治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家民主化进程的发展而产生和兴起的乡村新型治理结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群众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最基本的形式,是国家权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产物,它源于基层探索、群众需要和实践创新,是农村改革成果的理性升华。科技特派员制度最早萌芽于东部的福建省南平市,2002年后在全国
鉴于传统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存在易受数据噪声影响、诊断精度较低和模型参数难以确定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四阶段数据预处理和梯度提升树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基于变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集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信息利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集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对提高集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信息利用水平和评
2008年37个国家爆发了粮食危机,在海地等一些国家引发了骚乱、暴动甚至于政府的更替,给全球造成了恐慌,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LUCC)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快速、准确、动态监测土地资源的变化提
有关造纸术的起源问题,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争议。潘吉星先生以灞桥纸的出土为实证,肯定了'蔡伦前有纸'这一观点;确立了蔡伦在造纸术发展史中的推广者、革新者的角色和
高校学生管理,大多依赖于班主任的强化监督管理,但这样会阻碍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形成、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自主管理品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