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框架与真实建构——以台湾四大主流报纸对“马英九特别费案”一审判决新闻报道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engli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体的报道,会影响阅听人对于事物的认知。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政治新闻因其对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具有一定程度的争议性,一向受到媒体的极大关注。无论是选举、政治人物的言行或立法过程中的朝野协商等等,皆是媒体报道的重要题材。以台湾的情况而言,政治新闻的争议性就更为明显。2000年后台湾政治生态逐渐呈两党化发展--以国民党为代表的泛蓝阵营和以民进党为代表的泛绿阵营,争议双方也主要来源于这两个泾渭分明的派系。媒介在报道此种新闻时,其切入角度是否客观,或是具有偏差,皆会影响阅听人对事件的想法及观感。 2007年备受关注的马英九特别费案于8月14日—审判决马英九无罪,第二天即8月15日,台湾发行量较大的报纸媒体,均对此案进行了专题报道。在这许多的报道中,可以看到各种报道面向,包括检方主要人物、法院判决书、判决依据、蓝绿两党的代表人物报道等等,展现了媒体不同的切入点及新闻框架。在关于这一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不同媒体的报道内容、报道数量、报道角度皆有所差异.对于不了解真相的民众而言,透过媒体的报道,似乎可以窥见真实的一隅。面对纷繁多样的报道,令人不禁想要进一步探讨:不同的媒体其报道框架有何不同,它背后所隐藏的意涵是什么,其所欲构筑的社会真实又是怎样? D’Angelo和Wicks认为,“新闻工作者会受到文化及认知基模的影响,赋予报道的事件特殊意涵。探讨媒介内容中的框架,是了解媒介如何建构社会真实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因此,本研究以框架分析为主要架构,试图达成以下研究目的:一是分析、比较台湾四家主流报纸对“马英九特别费案一的报道框架及其意涵;二是探究四家媒体试图建构的社会真实为何,及其如何反映新闻产制中报社的特殊立场。在研究过程中,依据报纸种类和阅报率的两方面考量,选择中国时报、联合报、自由时报、苹果日报四家报纸当天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该研究的特点,选择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内容分析法,对总共147则报道作为分析对象进行研究;二是论述分析法,将其分成“形式结构”与“意义结构”两方面加以探讨:在形式结构上,研究新闻论述的主要基模结构:在“意义结构”上,分析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新闻文本。研究的内容包括:一、各报特别费案新闻篇幅、新闻类型、消息来源、新闻主题分布情形:二、各报马英九特别费案的新闻框架比较:三、框架论述分析;四、各报对特别费案的框架特征比较;五、各报所建构的社会真实。本项研究主要是针对四家报纸的报道框架进行深入的论述分析,对于消息来源等资讯仅以内容分析的方式进行简单的探讨。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不同报纸对于消息来源的选择有不同的偏好及倾向,而这种倾向也会影响新闻框架的呈现。且消息来源和媒介、记者的关系并非单向的,其中存在复杂而多元的互动,这种互动也影响着新闻框架的展现。
其他文献
本文将T恤衫作为一种信息搭载的平台和媒介,而不只是一种服装形式来考察。回顾T恤衫作为内衣样式诞生,渐渐被赋予文化意义的历史,以及落脚于T恤反应社会状况的作用,尤其是与青年
中国的教会大学不仅是基督教文化与近代西方文明的产物,同时它又处在东方传统文化环境与氛围之中,因而不可避免地要逐步走向本土化、世俗化。中国教会大学在其存在的一个多世纪
期刊
本文以湖南电视媒体下的儿童成长为研究对象。全文由引言、湖南儿童面临的电视环境、湖南电视媒体环境对儿童的消极影响、对策研究以及总结5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绪论”,
台湾被誉为华文广告的沃土,广告呈现出百花齐放、流派纷呈的繁荣景象,意识形念广告正是这片沃土所孕育的一朵奇葩。它是一种全新的广告形式,在台湾持续走红十几年,并开创了一
学位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建国前,共产党陆陆续续创办了很多报刊。中国的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是共产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报纸发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