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染色体畸变可以导致自然流产、死胎、先天畸形、智力障碍和生长发育迟缓等疾病,其中50%-60%的自然流产为胚胎染色体异常所致。但由于流产绒毛多为老化型绒毛,染色体制备难度大且成功率较低,目前国内能够开展自然流产胚胎绒毛染色体检查的机构相对较少。探讨高成功率和易操作的流产绒毛染色体制备方法,有利于查明自然流产的病因,并对评估再发风险和指导优生有较大的意义。
一、目的:
1.探讨长期培养制备法用于自然流产胚胎绒毛染色体检查的可行性,建立自然流产胚胎绒毛染色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2.分析自然流产胚胎绒毛中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和类型,总结早期自然流产的特点及评估预后。
3.探讨自然流产次数、患者年龄、自然流产孕周等因素与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进一步阐明自然流产的病因。
二、方法:
1.通过常规刮宫手术获取97例自然流产胚胎的无菌绒毛,并采用长期培养法进行绒毛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制备。
2.观察自然流产绒毛培养成功率,以及自然流产绒毛中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和类型。
3.将各病例按照自然流产次数、患者年龄和自然流产孕周的不同进行分组,应用统计学方法(x<'2>检验)探讨上述各因素与胚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进一步阐明自然流产的病因和特点。
三、结果:
1.97例自然流产胚胎绒毛培养成功94例,成功率为96.91%。
2.94例成功进行流产胚胎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病例中,62例染色体异常(65.96%),56例为数目异常(90.32%),嵌合体和结构异常各3例(各占4.84%)。数目异常类型中,三体征41例(73.21%),X单体7例(12.50%),多倍体和异倍体11例(19.64%)。
3.第1次、第2次和第3次或第3次以上自然流产病例中,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比例分别为75.00%、54.84%和60.00%。第1次自然流产与第2次自然流产、第3次或第3次以上自然流产的胚胎染色体异常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54和0.211)。第2次自然流产组与第3次或第3次以上自然流产以上组胚胎染色体异常率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497)。
4.高龄(≥35岁)组和非高龄组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的比例分别为70.00%和64.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1)。
5.孕早期(≤12周)组和孕早中期(>12周)组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的比例分别为66.67%和64.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7)。
四、结论:
1.长期培养制备法适用于流产胚胎绒毛染色体制备,与绒毛直接制备法比较,具有培养成功率高,获得的细胞分裂相多,形态佳及诊断更准确等优点。
2.自然流产胚胎绒毛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达65.96%),与文献报道相符,提示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自然流产也是一个重要的优生选择机制,由于胚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先兆流产,无须盲目保胎治疗。
3.本研究提示,自然流产的次数、患者的年龄和自然流产的孕周与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胚胎染色体异常造成的自然流产可以发生在任何一次妊娠和任何年龄层。
4.自然流产胚胎的绒毛染色体检查方法的建立与开展,有利于查明自然流产的原因,并对下次妊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传统的染色体检查方法为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但其分辨率有限,对于来源不明的标记染色体和涉及多条染色体或多种类型的复杂染色体结构畸变则难以进行准确诊断。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与G显带技术相比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高等优点,但FISH技术往往建立在已知核型分析基础上,对没有任何可以确定条带模式的未知染色体异常,检测就变得十分困难。光谱核型分析技术(spectral karyotyping,SKY)是一种新式的全染色体着色技术,其可以在一次实验里使24种染色体都清楚地按照不同的颜色呈现出来,从而直观准确的分析复杂染色体畸变。但目前国内对SKY技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较少。建立稳定的SKY技术体系,探讨如何将SKY技术和其他染色体分析技术相结合建立可行的临床操作模式,有利于明确诊断复杂疑难的染色体畸变,有效地指导染色体病的妊娠结局和预后评估。
一、目的:
1.建立光谱核型分析技术(spectral karyotyping,SKY),探讨SKY技术在复杂染色体畸变的诊断和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2.探讨SKY在诊断复杂染色体畸变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3.探讨SKY技术与G显带、FISH技术,以及C显带和银染技术在诊断复杂染色体畸变中如何有效结合,建立可操作的实验室诊断规范。
二、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选取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在广州市妇婴医院遗传咨询门诊就诊或外院转诊,行染色体检查的病例29例。包括外周血26例、流产绒毛1例和产前诊断的羊水1例、胎脐血1例。
29个病例中,15例染色体核型正常;14例为染色体异常,包括1例平衡易位病例,7例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能明确诊断复杂染色体结构畸变病例和6例不明来源的标记染色体病例。
2、方法
(1) 将29例标本按SKY操作常规进行制片杂交,并通过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分析结果。
(2) 应用FISH{技术对6例SKY技术初步诊断出的标记染色体病例行进一步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分析结果,从而鉴定SKY技术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3) 用C显带和银染技术对4例疑含有异染色质和随体组织的标记染色体行进一步分析诊断,以协助评估额外增加的标记染色体的预后。
(4) 探索SKY、FISH、G显带、C显带和银染等各种染色体显带分析技术的作用,建立规范的实验室诊断流程。
3、随访对产前诊断病例常规进行产后随访。
三、结果:
1.29个病例均成功进行了SKY分析:确诊了7例常规G显带技术未能明确的染色体结构畸变类型;明确了6例标记染色体的来源;16例SKY结果与G显带结果一致,包括15例正常染色体核型和1例平衡易位病例。
2.病例16为涉及3条染色体复杂染色体畸变的病例[G显带核型为46XX,der(5),der(7),ins(11;?)],SKY明确诊断为46,XX,ins(11;5)(q21;p13p15),inv(7)(p22q32)。
3.病例17和18为复杂的染色体易位、重排病例,应用SKY技术明确了染色体间的易位畸变,结合G显带技术诊断了染色体存在的倒位和缺失畸变,以及具体断裂点。
4.病例19-22为染色体部分增多,增多物质来源不明,应用SKY技术明确病例19-21为染色体自身部分重复;病例22为易位于15号染色体的部分3三体。
5.病例24-27均为不明来源的标记染色体病例,应用SKY技术初步诊断出其分别来源于1、15、22号和Y染色体;分别用相应的FISH探针进一步检测,除病例27未检测杂交信号外,其他FISH分析结果均与SKY相符。
6.病例28和29为产前诊断病例,应用SKY技术初步诊断其额外增多的标记染色体分别来源于22号和15号染色体,并经FISH核实了结果。病例28为来自孕妇遗传的标记染色体,考虑胎儿表型与表型正常的孕妇相似,建议继续妊娠;孕妇足月分娩一女婴,产后随访该女婴生长发育未见异常。病例29为新发生的标记染色体,考虑15号部分三体会导致生长发育障碍,孕妇终止妊娠。
7.应用C显带和银染技术对4个标记染色体病例进行了检测,明确了标记染色体是否含异染色质和随体组织,并修正病例26的标记染色体为等臂双着丝粒染色体。
四、结论:
1.SKY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染色体诊断技术,可直观、快速地诊断常规G显带技术难以明确诊断的复杂染色体,灵敏度和准确性高,有效地弥补了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的缺陷。
2.SKY技术依据其染色体颜色的不同可直观、快速而准确诊断标记染色体的来源,复杂的染色体易位、重排,特别是涉及多条染色体畸变等染色体畸变,具有FISH和CGH等其他染色体分析技术难以比拟的优势。
3.SKY技术应用于临床疑难染色体病的诊断和产前诊断,可快速、准确地明确诊断,并有利于评估预后和指导妊娠结局。
4.SKY技术在诊断一条染色体内部发生的倒位、重复、缺失等畸变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尚不能精确判断染色体畸变的断裂点,需要结合G显带技术进行分析;其次,SKY有荧光闪烁现象,对微小的标记染色体进行检测时需要相应的FISH探针行进一步鉴定。SKY技术不是对G显带和FISH技术的简单替代,而是有益的补充,将三种染色体分析技术有效结合,可有效解决疑难染色体病的诊断。
5.对于疑难复杂的染色体畸变,推荐的染色体分析操作流程是:首先运用G显带技术进行初步分析,其次SKY分析以明确诊断;对于标记染色体,再使用FISH技术行进一步核实。而C显带和银染技术则有助于分析标记染色体中的异染色质和随体组织,有利于协助诊断和评估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