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X-DOAS的长三角典型城市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来源及相互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东部最为重要的经济、文化、贸易聚集中心,一直以来其空气质量变化都是关注热点之一。当前,该区域的大气污染物(如:气溶胶、NO2、SO2、HCHO和HONO)空间信息缺乏、时空特性不明、污染来源多样、相互作用复杂,限制了对大气污染成因的深入分析。此外,政府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也对空气中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探测技术以及来源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传统的点式测量技术在监测污染物空间迁移规律方面无法提供全面、可靠的监测数据。作为一种光学遥测手段,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AX-DOAS)能够更加方便、快捷、有效地获取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信息,为研究大气污染物空间分布及传输规律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立足于当前长三角地区已有的MAX-DOAS观测站网,结合污染物潜在源分析方法和前体物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了典型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演变、来源及相互作用,分析了关键气态污染物潜在来源的空间分布特征,量化了区域间/内的输送贡献,以及从污染物时空分布、演变和传输视角分别揭示了高浓度臭氧和秸秆燃烧期间的污染成因。针对长三角区域关键污染物时空分布长期探测及污染来源分析的需求,利用MAX-DOAS观测网获取了 2016年至2021年长三角地区关键大气污染物的垂直柱浓度及廓线观测结果,并将MAX-DOAS立体观测数据与潜在源模型相结合应用于获取气态污染物(NO2、SO2和HCHO)潜在来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长三角区域内部城市间的相互作用是造成该地区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其中南京市的潜在来源分布最为广泛,区域间相互作用最为显著。通过对南京市的污染来源的深入分析发现,春夏季污染气体以南京市西南部来源为主,秋冬季则以南京市北部来源为主。在冬季受主导风向西北风的影响,苏北地区和皖北地区对南京市的输送更为凸显(0.5<WPSCF<0.8,尤其在高度1km处)。此外,南京市本地、安徽省东南部和江苏省交界以及江苏中南部地区是NO2(h<0.2km)和SO2(h=0.5 km-1.0km)的重要潜在来源区域,HCHO来源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中南部地区(以皖南和苏南地区为主,尤其在夏季)。不同地区的输送评估表明NO2输送占比均值为13%左右(h<0.2 km),而SO2输送占比均值可高达45%左右(h=1.0km),污染气体在西北和西部方位的高层输送贡献更加显著。针对长三角地区光化学期间污染物在空间上相互作用和转化的研究需求,以合肥地区一次典型O3污染过程(2020.9.3-9.11)为例,结合2D-MAX-DOAS和激光雷达等立体探测技术,深入分析了 O3及其前体物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影响臭氧浓度的主控因子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即:VOCs(地表)-NOx(0.4km)-混合控制区(1.0 km)-VOCs(1.6km)。在 6:00-8:00 时段内,高浓度HONO能够促进O3敏感区向VOCs-limited的转化。当臭氧浓度剧烈升高时,VOCs控制区占比扩大且合肥市区方向的敏感区域出现了强烈变化(由NOx-limited向VOCs-limited的转化)。O3与前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表明,当大气中HCHO/NO2的比值在3.55-7.46范围内时(最优为5.50),O3浓度呈现下降趋势,污染减轻。针对秸秆燃烧过程中关键污染物立体分布和成因的研究需求,选取长三角地区典型(合肥、南京和上海)城市为研究对象,梳理了长三角地区大气颗粒物污染过程。针对当前该地区尚未对秸秆燃烧造成的大气影响形成系统的分析,结合已有的MAX-DOAS观测、模型模拟以及气象数据,选取2021年5月至6月长三角地区秸秆燃烧期间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在该时间段内,长三角区域外部以山东西南部(17.6%)、河南东部(12.4%)和江西北部(6.6%)的输送为主,输送贡献约为36.6%。而区域内部,江苏中部地区的露天燃烧是导致本次污染产生的主要内因(WCWTAOD=1.2-3.0),表明在长三角地区内部露天燃烧产生的细颗粒物的影响要高于区域外传输的影响,该结果与WRF-chem模拟一致。本论文研究了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来源及相互作用,研究结果为理解污染源空间特征、揭示污染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推动了大气监测和分析手段的完善,在明确污染物来源、研究污染形成机理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中子散射超导磁体产生的稳态磁场广泛应用于散裂中子源装置中的样品环境谱仪,对于改善中子散射样品环境的实验技术,意义深远。为了能够得到适用于中子散射的稳态磁场,需要对中子散射超导磁体的多维度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并对采集的多维度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相应的控制指令,有效可靠的控制中子散射超导磁体的主要设备,保障超导磁体安全稳定运行。针对中国散裂中子源样品环境对稳态强磁场的需求,本论文主要针对中子散射超导磁
学位
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的二次电子发射与许多研究和技术应用相关,这些应用领域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航天器工业、高能加速器和辐射生物学。然而,即使在二次电子发射现象被发现一个世纪后,由于测量数据存在较大偏差,仍然很难有可靠的实验数据。此外,传统的理论方法不能描述与材料相关的二次电子产额,也没有计算绝对产额的公式,可用的公式仅针对约化产额。因此,非常需要一种准确和有效的新方法,在足够广的入射能量范围内预测元
学位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在地理上依据高原、山地、丘陵和平原的分布及地势走向,将中国地域分为三级阶梯。独特的三级阶梯地形分布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气候格局,其中也包含了这种地形对东亚大气环流、云降水时空分布及垂直结构等大气参数的影响。研究中国三级阶梯的云降水垂直结构及其大气温湿结构等特征,可以认知地形对降水产生作用的规律,并为数值模式模拟地形降水提供观测依据。本文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上搭载的测雨雷
学位
本论文主要聚焦于两方面研究,其一是以XY模型为载体研究系统纠缠熵(α-Rényi)的有限尺寸效应及其物理意义,并推广到多体离散块系统。本文简单地回顾了香农熵、互信息的性质,然后将这些性质推广到纠缠熵(α-Rényi);接下来将详细介绍纠缠熵的解析计算方法,并以XY模型为例来探讨系统分别处于无能隙相和有能隙相的有限尺寸效应;最后考虑了多体情形,我们计算了均匀膨胀多体离散系统的有限尺寸效应,其性质与单
学位
随着电子产品朝小型化、大功率和高频率的方向发展,系统级封装和3D封装亟需高性能的电子封装材料。5G通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高性能电子封装材料的研发。聚合物因其优异的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封装材料中。但是,随着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聚合物的导热性能差进而引起的芯片热集聚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电子器件发展的瓶颈。目前关于聚合物基电子封装材料导热性能的提升已有大量的报道,包括聚合物本体导热系数的提升和填充型高导热
学位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不仅能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还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引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并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无论是作品的意境还是歌曲内容,都蕴含着强烈的美学因素,都能对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和艺术表现力进行正确引导。本文将站在高校声乐教学审美教育渗透的角度,对现如今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深入研究审美教育渗透路径,希望能促进高校声乐教
期刊
虚拟数字人一直是三维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热点,相关技术更是广泛应用于AR/VR、全息通信、影视/游戏制作等多个领域。数字人的基本研究可描述为将人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体、人脸以及服装等对象进行数字化表示,表示内容则往往涉及数字人的几何外观和语义信息。前者旨在对数字人的三维几何和材质外观进行高保真的描述刻画,后者则致力于对数字人的语义信息进行有效表示,它们分别对应数字人的外在呈现和语义概括,并可通过数
学位
视频目标检测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并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论文通过应用经典图像和视频检测算法于专业病害和虫害视频数据集后,发现这些经典算法针对专业病虫害数据集的检测率不佳。其原因在于病虫害数据集较其它数据集的目标(如病斑)形状不规则、帧的前景背景杂乱等;而视频检测本身也具有存在视频中物体运动模糊、物体遮挡、物体形变、视频散焦等固有难点。因此,视频检测相比图像检测,难度更大,面
学位
量子计算由于其潜在的强大算力,是当前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在众多可能实现量子计算的物理体系中,超导量子计算体系目前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物理体系之一,本人博士期间的研究工作也是基于这个体系展开。对于量子计算而言,实现高保真度的初态制备、逻辑门操控以及量子态读取至关重要。然而,由于量子系统的脆弱性,量子计算机在运行时不可避免会出现错误。量子纠错为实现通用的容错量子计算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在量子纠错中,需
学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贫富分化”对立面而提出的共同富裕,始终一直与我国社会主义进程紧密相连。为促进和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我国的一系列政策和实践,对地方和社会中居民的贫富状况、财富结构等产生了巨大影响。贫富观,不仅体现着人们对贫富和财富的认知态度,更直接指导人们开展系列实践,它既是经济领域的重要内容,同时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共同富裕视域下,围绕贫富观这一核心,通过梳理和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