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一系列症状的一种状态。胃食管反流病除胃肠道的症状外,亦表现在食管外症状,其中相当部分的就是咽喉部症状,这类疾病被称作反流性咽喉疾病。现代医家多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肝郁气逆,乘土犯胃,胃失和降,浊气上冲至咽喉所致,其发病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辨证分型中以肝胃不和证最常见,运用相关中药治疗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通过观察抑木扶土法中药对反流性咽喉疾病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希望得到中医药治疗反流性咽喉疾病具有优势的结论。方法:通过反流性咽喉疾病肝胃不和证诊断标准、24h pH监测、反流症状量表及反流体征量表分数纳入病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入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每组30人。中药组通过柴胡疏肝散加减方内服,西药组予以奥美拉唑钠肠溶片20mg口服,每日2次,疗程均为4周。采用病例观察表随访方式,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症状及体征指数,建立数据库,对患者症状、体征等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所收集的60例患者中,症状出现最多的为咽异物感,后依次为清嗓动作、反酸及消化不良等、喉黏液过多、声嘶、进食或躺下后咳嗽、令人烦恼的咳嗽、吞咽困难及呼吸困难。体征方面,表现为后联合肥厚的患者最多,后依次为喉黏膜充血或红斑,喉部痰液附着,喉室消失或变浅,声带水肿或息肉形成,喉粘膜水肿,声门下水肿或出现声带假沟,声带肉芽肿的患者最少。中药组及西药组治疗反流性咽喉疾病肝胃不和证均有效,其中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四周后,中药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改善差值为9.50±3.87,西药组为6.23±3.98,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中药组治疗前后体征改善差值为4.80±1.45,西药组为3.16±1.76,两组比较P>0.05,统计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反流性咽喉疾病症状以咽异物感、频繁清嗓、反酸或消化不良、喉黏液过多最为常见,体征主要表现为后联合肥厚、喉充血或喉部黏稠痰附着。抑木扶土法中药及单纯西药治疗均对反流性咽喉疾病肝胃不和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中药组在症状改善方面优于西药组,中药治疗反流性咽喉疾病具有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