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生政策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制定的政策,是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政策。在我国五级政府管理体制中,县级政府是民生政策执行最主要的主体。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县级政府在执行民生政策时常会出现偏差,影响了政策有效性,破坏了社会正义,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因此,纠正县级政府民生政策执行偏差关系到我国的国计民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及和谐稳定发展。 国内外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已经较为丰富。国外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较为完善,但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经济上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时政治文化体制与政府治理结构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国外的政策执行理论研究成果,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我国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出现的偏差现象。国内关于政策执行偏差的研究主要是从利益、政策和体制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这些研究大多是以理论研究为主,论证过程较为宽泛笼统,不够深入,缺乏实际操作性。尽管也有部分案例分析,但都是以单独的个案分析为主,缺乏系统性的总结,对策建议较为片面。 基于上述现状,本文以杭州市余杭区的四项民生政策为案例,探讨县级政府执行偏差和纠正机制。本文使用区级专项审计报告、财政部门绩效考评报告、财政预算安排支出表、区级社保基金决算报表等多项内部数据资料,结合公共选择理论、执行环境理论、科层理论,突破以往的利益、政策和体制视角,引入环境视角,通过四个案例的分析,最后归纳出县级政府民生政策执行出现偏差的五大原因:政策自身设计问题、执行主体利益博弈、目标群体利益选择、执行环境影响及考核机制不完善。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包括加强政策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强化对执行主体的监督,实行目标群体责任追究机制,完善民生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健全考核机制,以期为解决县级政府民生政策执行时重量不重质等多种偏差问题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