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Tambe等在1972年首次提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 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它是指在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没有发现冠状动脉存在显著狭窄(狭窄程度<40%),却发生远端冠脉血管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CSFP与心绞痛、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虽然CSFP的概念提出至今已经有40余年的时间,但是它确切的病理生理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目前仍没有公认能够预测CSFP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标记物。Endocan是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分离出的一种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最初被命名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specific molecule-1,ESM-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ndocan可以与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结合,介导激活相应的信号转导通路,广泛参与细胞的内皮细胞增殖、分化及炎症反应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而上述病理生理过程与 CSFP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目前机体endocan的表达水平与CSFP的关系仍然不够明确。 目的:测定CSFP患者的血清endocan水平,评价血清endocan水平与CSFP的相关性。 方法:该横断面研究共纳入82名CSFP患者(慢血流组,n=82)及184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n=184),血清endocan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冠脉血流速度采用参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帧数(TFC)测定。比较两组间血清endocan水平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CSFP的独立危险因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各因素与平均TFC的独立相关性。 结果:CSFP患者血清 endocan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05[0.60-1.38] vs.0.74[0.52-1.01] ng/mL, 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endocan水平是预测CSFP的独立危险因子(优势比2.312,95%可信区间1.329-4.019;P=0.003)。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ndocan水平与冠脉平均TIMI血流帧数(TIMI frame count,TFC)呈正相关(r=0.311, P=0.004),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在排除混杂因素干扰后,血清 endocan水平与冠脉平均 TFC仍具有独立相关性(t=2.872, P=0.005)。 结论:血清endocan水平是CSFP的独立预测危险因子,与CSFP的严重程度存在独立正相关,这提示endocan可能成为预测冠脉慢血流发生发展的生物标记物。检测血清endocan水平有望预测CSFP发生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危险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