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川西祥和里社区的志愿服务机制为个案,通过质性的研究方法获取调查资料,详细考察个案中各个参与主体的互动过程,探讨志愿互助服务形成的过程以及展现在社区中形成可持续运作机制的生发条件。在对社区志愿服务实践考察的过程中,各个要素的建构过程、作用与内在可持续运作的逻辑是考察的重点。通过事实的印证,提出社区志愿服务可持续的内在逻辑即为各要素间的运作与循环,其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共同推动实践的前进。将当下可持续机制概括为“要素内循环”的分析框架。在此框架的语境下,将社区视为一个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同等其他有机生物可以生长发展、成熟进化。该框架着重分析志愿服务何以可持续的更新和发展。框架核心工具为积分兑换制度,其实质是一种激励机制的扩大。这种激励机制有效的联结了社区的资源,并营造一个志愿社区的空间。社区的积分兑换制度化解了项目之初各社区治理主体对于空间和资源的争夺,以开放空间会议技术为问题解决的手段,建立了面向日常生活的新的价值观和话语权,通过多元主体参与互动更新治理和行动观念。挖掘社区内在的资源,使潜在资源转为显性资源,丰富社区需求,为社区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提供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积分兑换的激励机制改变了志愿服务实现的方式,从个体行动到团体行动,并进一步催生团体内部的分工。在更新社区志愿服务内容的同时,产生和型塑着可持续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的运作机制。本文意在展现一个志愿互助网络的形成过程,各参与主体内在关系变化与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实践视角都为基层志愿服务带来了资源整合与价值基础的改变。无论是新的发展态势或是新的基层治理观,无一不要求在社区实践中,各主体充分发挥参与的能动性。在政府权力下沉、社会力量显著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探讨社区各参与主体的自主性与主体性的建构以及志愿服务可持续的条件机制,让参与主体意识到彼此互为资源,需要多方共同营造公共空间。可持续的社区志愿服务,可以疏通社区资源网络,并维护社区公共空间的利益。形成以志愿精神为基础、“积分券”为行动网络和资源网络的流通证,带动社区企业的发展,促进社区公共事务的解决、公益事业的进步,逐渐形成社区文化的新格局,促进社区文化、经济与服务的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