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硒在医疗保健、电子工业、农业、玻璃行业、催化剂行业等应用前景广阔,而回收硒的主要原料为铜阳极泥,且铜阳极泥富含金、银等金属,具备极高的综合回收价值。在处理铜阳极泥回收硒的火法和湿法中,硫酸化焙烧-还原具有硒碲分离效果好且回收率高、工艺简单、适用于各种复杂物料等优点,因此半数的铜阳极泥通过硫酸化焙烧-还原来回收硒。本论文以低砷锑铋铜阳极泥为原料,研究其硫酸化焙烧-还原回收硒过程的热力学及工艺,得出以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阳极泥伴生稀贵金属资源梯级高效提取的基础研究(U180225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硒在医疗保健、电子工业、农业、玻璃行业、催化剂行业等应用前景广阔,而回收硒的主要原料为铜阳极泥,且铜阳极泥富含金、银等金属,具备极高的综合回收价值。在处理铜阳极泥回收硒的火法和湿法中,硫酸化焙烧-还原具有硒碲分离效果好且回收率高、工艺简单、适用于各种复杂物料等优点,因此半数的铜阳极泥通过硫酸化焙烧-还原来回收硒。本论文以低砷锑铋铜阳极泥为原料,研究其硫酸化焙烧-还原回收硒过程的热力学及工艺,得出以下的主要结论:硫酸化焙烧-还原过程的热力学计算表明,在低温时硒化银和硒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硒时存在中间产物硒,在高温时不存在中间产物硒,且硒发生了固液的相变,在温度高于700℃时铜、银的氯化物和碲的氧化物挥发明显;焙烧温度应控制在350~650℃,此时硒化物转变为二氧化硒进入气相,而铜、银等金属的化合物化物转变为硫酸盐等留在固相。硒会与二氧化硫生成硒代硫酸根进入溶液,在强酸时硒代硫酸根分解得到单质硒,并且通过二氧化硒还原的反应常数计算,可知在强酸溶液中亚硫酸钠、二氧化硫能将亚硒酸全部还原为硒单质。最佳硫酸化焙烧蒸硒条件:焙烧温度500℃、保温时间25 min、硫酸用量为理论量的1.0倍、固液比20:9,蒸硒率为99.39%,且铜、铅、金和银的残留率在99.5%左右。响应曲面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为:焙烧温度522℃、焙烧时间22.34 min、硫酸用量1.11倍,蒸硒率平均值为99.12%。低砷锑铋铜阳极泥硫酸化焙烧时动力学数据很好地拟合Avrami Erofeev方程模型,反应的活化能是28.118 k J/mol,其反应速率方程为k=3.607e-3382/T,受内扩散控制。亚硫酸钠还原二氧化硒的最佳条件:温度55℃、反应时间20 min、硫酸浓度为2mol/L、亚硫酸钠用量为理论量的1.2倍,硒的还原率为99.66%。二氧化硫还原二氧化硒的最佳条件:温度40℃、反应时间30 min、硫酸浓度为1 mol/L、二氧化硫通入速度为55 m L/min,硒的还原率为99.56%。对比二者,二氧化硫还原得到的硒纯度更高,且产物硫酸能循环利用。采用二氧化硫还原二氧化硒时,硒的还原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的活化能是6.80 k J/mol,其动力学方程-ln(1-X)=2.36(e-817.9/T)t,受内扩散控制。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需求的日益增长,国家逐渐加大矿产资源的开采力度和开采深度,大量岩土工程问题也随之而来。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岩体内部存在各种宏微观缺陷(孔洞、裂隙),缺陷的几何尺寸、形状、分布等因素对岩土体的失稳破坏有重大影响。但限于地下复杂地质条件及影响因素,原位识别岩石内部孔洞情况是非常困难的。本文通过超声波检测技术来研究内部含孔洞红砂岩超声波响应特性,为原位超声波识别孔洞几何形态及其预
离子型稀土资源因其独特的战略意义备受关注,对于稀土离子的赋存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面,从成矿机理、吸附/解吸特性、赋存形态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从微观层面对离子的赋存位置研究甚少。因此,研究稀土离子、铵离子在稀土矿中的具体赋存位置,对离子型稀土高效浸出、尾矿残留铵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双电层理论对离子型稀土浸取过程进行研究,选用颗粒表面电荷密度模型计算出离子在双电层中的占比情况。进行了不同初始浓度
对于金属矿床而言,薄矿体(脉)是典型的矿体类型之一,尤其是随着开采深度增加,矿床赋存变薄变细。对于该类矿体传统采用空场法开采,中段之间保留了品位较高的隔离矿柱和多中段空区。在后期回采过程中,无论是中段矿柱资源回收,还是空区下深部矿体回采,整个开采区域结构性控制尤为重要。包括空区与矿体间预留隔离层、保留永久矿柱作为结构支撑、充填关键区域控制地压等灾害控制方法都涉及同一问题,即关键支撑结构位置的选择。
闪锌矿氧压浸出工艺产出大量含有单质硫磺的高硫渣,具有良好的回收利用价值,但锌冶炼高硫渣矿相包裹嵌布复杂,使得后续硫磺直收率较低。本论文为了明晰锌冶炼高硫渣中组分赋存特性,研究硫磺和不同矿相之间包裹规律,采用工艺矿物学初步明晰高硫渣中各组分之间赋存特性,而后采用透明高压釜和高速摄像机联用的方法,探索硫磺和不同矿相之间包裹规律,为提高锌冶炼高硫渣中硫磺回收率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首先对锌冶炼高硫渣进行
采用氧化钨氢还原法制备的超细钨粉中容易出现夹粗和夹细现象,不能有效的控制钨粉的形貌和粒度,目前对于氧化钨氢还原过程的动力学研究比较匮乏,且难以用实验室的手段对与氢还原过程的动力学机理进行有效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氢气在WO3(001)表面的WO终止表面内部的吸附行为进行第一性原理计算,使用CASTEP模块进行结构优化和能量计算,探究氢气在WO3内部吸附后对WO3的结构产生的影响和
在传统的原油开采过程中都会面临油水分离的问题。随着三次采油的广泛应用,原油采出液中的含水量大大上升,同时伴随着的成分更加复杂,乳化程度提高,大大增加了油水分离的难度。纳米粒子(NP)破乳剂成为近年来油田开采领域研究的热点,本论文在课题组多年来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凹凸棒纳米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功能化,制备了多种凹凸棒基纳米粒子破乳剂,研究了他们对O/W型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性能,并对
稀土铁氧化物单相多铁性材料具有丰富的物理性质,例如磁电耦合效应和电荷有序相变等,基于这些物理性质,单相多铁性材料在新型信息存储器件、新型多功能器件以及高频开关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和青睐。六角LuFeO3(h-LuFeO3)基单相多铁性材料由于其铁电性与磁性均与结构畸变有关,表现出强磁电耦合效应。虽然体系的铁电相变温度高于室温,但是体系存在磁相变温度过低、磁性能较弱等问
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山采用原地浸矿方法进行作业,原地浸矿工艺能够不开挖表土,不破坏矿区植被,有效的保护了矿区的生态环境。但经过调查发现,近些年赣南稀土矿山地质破坏仍然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原地浸矿工艺改变了稀土矿山土体的力学性质,使土体结构遭到破坏,影响了矿山边坡的稳定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给当地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对稀土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龙南市足洞稀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Cs)因其在光电、热学和力学等方面的新颖物理现象而激发了广泛的研究兴趣。TMDCs因有着良好的输运性质可能在器件中有着巨大应用价值。二碲化钨(WTe2)作为TMDCs中重要的一员,WTe2除了半导体2H相,同时还具有半金属型Td相,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其他TMDCs不同的性质。WTe2是第一个被预言的第二类外尔半金属材料。具有独特的能带结构,并且在外尔点附近具有倾斜的外
富含中重稀土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而浸矿剂用量是影响离子吸附型稀土浸取效果的主要因素,浸矿剂用量过少,会造成稀土浸取效率低、导致资源损失;浸矿剂用量过多,则会引起矿区浸矿剂主要是硫酸铵的大量残留、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负担;所以准确计算浸矿剂用量对实现离子型稀土的绿色高效开采意义重大。本文根据铵离子在黏土矿物中的赋存形态,将铵离子在矿石上的吸附分为可逆吸附和不可逆吸附两部分;分析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