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其中工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工业行业是以“低效率、高污染”为主要特征的,这就使得工业的高速增长似乎与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要求格格不入,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如何兼顾和平衡好工业发展与碳减排二者之间的关系便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碳减排对工业发展的作用渠道主要有三个:技术进步、FDI、区际产业转移。论文利用中国1978~2012年的单位GDP碳排放、劳均工业产值的变异系数、东中西部各自的平均劳均工业产值为变量构造了两个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探讨并检验了碳排放强度与地区工业劳动生产率、整体工业差距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提高各区域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均会使得碳排放强度下降,并且中西部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幅度要远远小于东部;长期来看时,提高各区域工业劳动生产率均会使碳排放强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并且中西部地区碳排放强度上升的幅度大于东部地区;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在短期内会促进东部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不论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会促进中部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抑制西部地区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降低碳排放强度,短期内会使工业差距变大,长期内可以缩小工业差距;缩小地区间的工业差距,短期内来看时会使得碳排放强度下降,长期内来看则会使碳排放强度上升。尽管长期来看时,缩小地区间工业差距与降低全国整体的碳排放强度是两个很难实现“共赢”的目标,但只要制定适宜有效的区域政策并落实贯彻下去,仍可在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情况下,抑制乃至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工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