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oS约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sivi1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伴随着传感器技术、无线电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通信技术。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一般具有规模大、自组织、体积小、无线且成本较低的特点,常常被应用于目标的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等任务。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飞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从早期经常应用于军事和环境监测领域等到如今广泛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伴随着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更是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提供QoS的保障,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接着通过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相关成果,围绕具有QoS约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路由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的工作:(1)本文分析研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提供QoS路由的特点、设计目标,讨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QoS度量参数的选取方法和评估方法、QoS路由策略的设计理念等方面内容;比较并分析了现有的提供QoS保障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2)本文对基于能量约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技术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分簇路由机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能量约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LEACH-AD.该协议通过对成簇算法和数据传输方式的改进,平衡了网络的负载、满足了能量约束的需求,延长了网络的整体寿命;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LEACH-AD、LEACH和LEACH-C进行了相应的比较。(3)本文针对资源受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QoS约束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QoS约束的路由协议GA-QoS。该协议能够在满足具体应用所提出的QoS要求的条件下,实现能耗最小的QoS路由发现方法;并通过该协议提出的节点选择和调度机制,实现网络负载的均衡。最后通过NS2进行仿真实验,结合现有的经典的QoS路由协议,分别从网络时延、抖动、丢包率、网络寿命等方面对GA-QoS、SPEED、RelnForM进行了比较。本课题得到了以下项目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6097006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1CB302601),国家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NO.SKLSDE-2011KF-01),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O:NCET-08-0806),霍英东教育基金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NO.121067),中央高校基础研究基金(2010-Ⅱ-003)及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NO.2009AA043303)资助。
其他文献
受审美水平提高、追求个性化的影响,在家具选择上,人们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直线矩形家具,更青睐于组合新颖个性、造型别具一格的曲线家具。这就对封边机的封边功能提出了曲线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远程自动抄表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抄表方式很难满足现代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传统抄表方式的种种弊端显现越来越明显,如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精度低和线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攻击的手段不断变化,网络攻击的门槛也越来越低,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安全防护技术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难以
WS (Web Service)提供了一个中立的、语言无关的平台,支持网络上机器之间的交互操作。然而,不同部分之间的应用调用产生了安全威胁。消息交换安全是WS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很重要
如何控制网络拥塞、优化网络性能,提高网络服务质量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流量监控及网络性能优化中几个主要问题,包括:网络流量监测点优化部署、基于多速率VBR业务流量
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使得计算机迅速走进了千家万户、各行各业。人们享受到计算机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为随之而来的问题感到困扰。安
云环境资源与服务类型的不确定性、动态变化性且存在虚假或欺诈的服务行为使得用户很难获取到理想的服务。因此云环境中引入服务信任评价机制十分重要。本文研究基于服务信任
语块可用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其中包括信息抽取、问答系统、语句相似度的比较等应用系统研究中,也可以应用于句法分析。并在这些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句法分
如果开发的软件不能满足性能方面的需求,就会导致整个开发的失败。在软件开发之前对其进行性能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软件性能工程正是在软件完成前对性能进行分析的评价过程
随着Web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Web应用已经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Web应用系统漏洞检测技术日益成为国内外学习和研究的热点与重点。但是,Web应用系统漏洞自动化检测技术还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