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杏酸是银杏中除银杏内酯和银杏黄酮之外的另一类活性成分。银杏酸具有抑菌、消炎、抗过敏、抗肿瘤、杀虫作用,在药物化妆品及生物农药方面有较大的开发应用价值。银杏酸类可看作水杨酸分子在苯环C6位上连有较长侧链取代基的系列化合物,该长链分烷基链和烯基链,由13-17个碳原子组成。主要存在于银杏外种皮中,我国银杏资源丰富,银杏外种皮通常被作为废弃物,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本论文针对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酸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其定性定量分析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首次对银杏外种皮的生药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对其显微特征、理化特征进行了鉴别,并测定了其水分和总灰分含量,分别为10.98±0.4%,3.55±0.5%。 2、本文建立了银杏酸的TLC、分光光度、HPLC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60GF254硅胶板,考察了不同展开剂对Rf的影响,认为以石油醚-乙醚-乙酸(70∶30∶1,v/v),石油醚-乙醚-甲酸(70∶30∶1,v/v)为展开剂时,银杏酸的Rf值比较合适,分别为0.525和0.65。确定了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检测波长为322nm,测定了标准曲线,表明分光光度法用于银杏酸的分析是可行的。HPLC分析条件:色谱柱:Inertsil ODS-2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MeOH-3%HAC水溶液(92∶8,v/v),流速:1.0mL·min-1,紫外检测波长:310nm,柱温:40℃。采用外标曲线法,对其分析的准确度进行了实验,认为HPLC法用于银杏酸的定量分析是可行的。 3、通过对银杏酸的吸附量的考察,从八种不同的树脂中选出了两种吸附量较大的树脂D290和S-8,吸附量分别为148.78mg/g、127.17mg/mL,对它们的静态吸附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其吸附等温线及吸附动力学曲线;对它们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结果为二者皆符合Langmuir模型;对它们的洗脱工艺进行了研究,S-8树脂以石油醚、石油醚-乙酸乙酯(90∶10,80∶20,v/v)溶液为洗脱剂再生,树脂连续使用三次吸附量无明显下降;D290树脂以石油醚-乙酸(99∶1,v/v)溶液为洗脱剂可以达到很高的解吸率;同时对S-8树脂的固定床吸附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固液接触时间和进口浓度对树脂吸附量的影响,认为料液入口浓度为13.54mg/mL、流速为5mL/min时较适宜;对S-8树脂的固定床洗脱工艺进行了研究,洗脱剂流速为1.8mL/min时较好,采用S-8树脂分离纯化银杏酸,银杏酸纯度可达到85.59%,回收率达92.35%;提出了用树脂吸附法分离纯化银杏酸的工艺流程建议,对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酸的不同纯化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对S-8树脂吸附纯化银杏酸工艺的进行了综合评价 4、初步探讨了超临界CO2萃取法分离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酸的工艺。进行了单因素实验,表明在萃取压力在20~30MPa时,银杏酸得率随压力的升高而升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单因素实验,表明在萃取压力在2030MPa时,银杏酸得率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萃取温度小于45℃时,银杏酸得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超过45℃时,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时间的增加,银杏酸收率逐渐增加,第二、三个小时增加显著,到6h几乎萃取完全。进行了正交实验,方差分析表明压力和萃取时间是影响银杏酸萃取银杏外种皮萃取得率的显著因素。萃取的最适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6h。对银杏外种皮的石油醚浸膏进行了超临界CO:萃取研究,银杏酸的回收率为91.16%,平均纯度为77.66%。对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酸的不同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对超临界CO:萃取银杏酸的工艺进行了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