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甘肃省早期胃癌筛查的具体实施,分析各筛查指标对早期胃癌筛查效果的价值,评价并优化筛查策略;同时,筛选可用于早期胃癌预测诊断的新型miRNAs生物标记物并进行初步验证。研究分两部分:1.依托“甘肃省上消化道早癌筛查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在甘肃省内纳入50家县/市级医院作为项目点,建立“互联网+消化系肿瘤早诊早治MDT智慧医疗平台”和生物样本库;经过对初期筛查获取到的“上消化道健康因素调查问卷”进行分析,验证并优化早期胃癌的筛查策略。2.依托项目建立的生物样本库资源,通过miRNAs芯片检测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及良性胃炎患者血浆和血浆外泌体miRNAs的表达谱差异,筛选出对早期胃癌具有预测诊断价值的若干miRNAs,拟建立具有良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新型miRNAs标记物预测诊断模型,在后续筛查项目中进行验证并完善。研究方法:1.结合流行病学专家建议、当地医院申请,选择具有辐射和示范作用的县市级基层医院建立“甘肃省上消化道早癌筛查项目”项目点,建立“互联网+消化系肿瘤早诊早治MDT智慧医疗平台”,邀请国内外著名消化内镜专家赴项目点开展内镜筛查学术讲座、“手把手”规范化操作培训、召开内镜联合病理多学科学术会议,提高项目点医院上消化道早癌相关理论及实践水平;遵循“上消化道健康因素调查问卷”联合幽门螺杆菌等辅助检查筛选高危人群—内镜检查发现胃癌阳性病例—胃癌患者行临床个体化治疗、癌前疾病及癌前病变患者建立随访队列—完善生物样本库的实施流程,积极开展筛查项目并提升项目点医院上消化道早癌诊治水平;统计“上消化道健康因素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早期胃癌相关危险因素并完善筛查策略。2.利用项目建立的生物样本库资源,进行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与良性胃炎患者血浆及血浆外泌体miRNAs芯片表达谱的研究,经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早期胃癌特有的、可能与进展期胃癌及良性胃炎区分的若干个靶miRNAs;通过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验证血浆中对早期胃癌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miRNAs,选择可用于早期胃癌预测性诊断的数个miRNAs构建预测诊断模型。研究结果:1.“甘肃省上消化道早癌筛查项目”于2016年7月正式启动,截至2019年1月,已顺利在甘肃省86个县/市建立了50个项目点、“互联网+消化系肿瘤早诊早治MDT智慧医疗平台”成员18家、覆盖人口1491.26万人,进行早癌筛查项目23次、学术报告45场、培训医护人员500余人,共行内镜精查3119例、上消化道健康因素调查问卷2707份,共发现上消化道癌症121例,早期癌检出率67.77%;通过对“上消化道健康因素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中囯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长沙)所列高危因素在早期胃癌筛查中价值有限、需要进一步改进,证实了“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上海)所建立的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可较好地从自然人群中将胃癌风险人群纳为筛查对象,以此为筛查策略筛检出高风险人群进行内镜精查,结合对项目点基层医院消化内镜技术联合病理诊断规范化的培训,在现阶段可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2.经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与良性胃炎患者血浆及血浆外泌体miRNAs芯片表达谱研究发现在血浆miRNAs芯片表达谱中有117个存在差异表达,血浆外泌体miRNAs芯片表达谱中有191个存在差异表达;以qRT-PCR验证了血浆中14个差异表达的靶miRNAs,初步建立联合检测血浆miR-1180-3p、miR-425-5p、miR-122-5p、miR-24-3p、miR-4632-5p的异常表达可用作早期胃癌的预测诊断。结论:1.“甘肃省上消化道早癌筛查项目”现阶段的实施,证实了以胃癌高危因素为标准在人群中经“上消化道健康因素调查问卷”纳入筛查对象,结合年龄、性别和血清幽门螺杆菌(Hp)抗体、胃蛋白酶原(PGR)及胃泌素17(G-17)检测建立的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及策略进行胃癌风险分级,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内镜精查,以白光内镜为主、电子染色加放大、食管碘染等消化内镜筛查技术为主要工具,结合“互联网+消化系肿瘤早诊早治MDT智慧医疗平台”的各项功能,可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早期胃癌的早发现早治疗奠定基础。2.血浆miRNAs(miR-1180-3p、miR-425-5p、miR-122-5p、miR-24-3p、miR-4632-5p)表达异常可做为早期胃癌预测诊断新的特异性生物标记物,可结合内镜检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拟将此模型在筛查项目更大规模人群中进行验证及应用,建立具有较高灵敏度及特异度的早期胃癌预测诊断液体活检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