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禁止就是不允许对方做某些事情,可以说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语言行为。由于是要禁止对方的行为,所以表达不得体就很可能造成对方的困扰。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不同的情况,说话人会选用各种各样不同的表达方式。阐明说话人的表达技巧及其使用心理,对于第二外语教学和更加深入地理解禁止这一语言行为,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到目前为止,在语言行为学的研究领域中以禁止作为研究对象的并不多。因此,本文试图从语言行为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日语中禁止的表达特点,具体包括其提出方式、构成要素、组合方式等语言表达的技巧。同时,探究说话人在禁止他人行为时的表达心理也是研究目的之一。本文的研究方法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事后采访。首先,以日本大分县居民95人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期把握禁止表达的使用现状。调查对象涵盖了各个年龄层次,同时注意了职业和性别分布,以确保数据的多样性。随后,对其中的25名就其回答进行采访,进一步研究其使用心理。调查的角度是从公共场合和私人场合、亲疏关系这几个条件出发,并考虑到禁止的种类及程度,共设计了6个场面。以Beebe et al.(1990) [1]的意义公式为参考,提出了“附加词”“理由”“直接的禁止方式”“间接的禁止方式”这四个意义公式,并根据其出现顺序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各个场面下的禁止模式。调查结果显示,根据不同的场合日本人的禁止方式和使用心理是完全不同的。简单说来,公共场合下,当禁止的对象是公众时,日本人倾向于委婉地禁止。而当对象是个人时,则倾向于直接禁止。私人场合下,禁止表达相对比较丰富,表达方式也根据禁止的事项和双方的亲密程度有所调整。同时,各个意义公式中还运用了各种不同的表达技巧。主要表现在“附加词”、“理由”、“直接的禁止表现”、“间接的禁止表现”、“禁止语气的强度”、“句尾形式特征”、“敬语程度”这七个方面。此外,公共场合下,不同年龄层次的调查对象在表达方式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别。根据这一结果,再结合日本许多公共场合的禁止表达,总结了现代日语中禁止表达的特点。即“请注意不要……”等委婉的表达已逐渐取代了“严禁……”等以往的表达。禁止表达变得更加柔和,而且富有人性化。此次调查研究通过对不同场面下的禁止的表达方式以及日本人的使用心理的大量相关调查及分析,总结出典型的表达特点和技巧,并丰富了语言行为学这一研究领域。同时,将这些研究成果与第二外语教学相结合,从而判断学习者的行为是否贴切,对实现更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