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作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为了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的居住权,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本文在福利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实践发展和现存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住房保障理性的实施模式和实施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保证其规范、有效的实施。
文章首先梳理了住房保障体系的相关概念,归纳了国际上住房保障体系的主要实践模式,并分别从经济学和社会保障学的角度对住房保障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
其次,论文回顾了我国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构建历程,重点对目前体系实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合现实国情对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进行了合理构建。在此基础上,论文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将公私合作模式应用到我国住房保障的实施中,分析其具体的应用形式和应用中的关键因素。针对传统的公私合作模式在最优合作伙伴选择、协调、沟通和监督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难点,提出引入住房保障发展协会作为中间组织的设想,以推动公共住房建设的市场化和社会化进程。
最后,文章对保障性住房的规划选址和定价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结合具体实例加以应用,构建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退出机制,以切实保障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的居住权,实现住房保障政策的公平性。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讨论,文章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并为体系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