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但生存率却无明显提高,在所有癌症中5年生存率是最低的。早期诊断是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胰腺癌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和技术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防治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目的:1.应用蛋白质组学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寻找并鉴定胰腺癌患者与胃癌、胰腺良性疾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2.对以前未报道过的2种差异蛋白(细胞周期蛋白-Ⅰ和Rab GDP解离抑制因子β)进行验证,为寻找胰腺癌血清候选标志物以及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相关的蛋白质提供新的线索。方法:1.收集胰腺癌、胃癌、胰腺良性疾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各16例。同组等量混合,用白蛋白/IgG去除试剂盒过滤血清,再对经过除盐浓缩后的各组混合血清样品分别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双向凝胶电泳软件分析,将胰腺癌与其他三组比较的共同的差异蛋白质点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然后利用Mascot查询软件搜寻SWISS-PROT数据库鉴定蛋白质。2.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对筛选出的候选蛋白细胞周期蛋白-Ⅰ(cyclin-Ⅰ)和Rab GDP解离抑制因子β(Rab GDIβ)进行验证。用于cyclin-Ⅰ免疫印迹验证的是胰腺癌和胰腺良性疾病血清各12例。用于Rab GDIβ免疫印迹验证的血清标本包括胰腺癌,胰腺良性疾病和正常对照各18例以及10例胆道结石或良性狭窄;胰液标本包括胰腺癌和胰腺良性疾病各10例。另对36例胰腺癌患者的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9例良性胰腺疾病和1例正常胰腺组织标本分别进行cyclin-Ⅰ和Rab GDIβ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1.获得了重复性好的血清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图谱比较得到9个在胰腺癌高表达的差异蛋白点,经质谱分析鉴定发现其中2个点为cyclin-Ⅰ,另有4个点分别为Rab GDIβ、α-1-抗胰蛋白酶前体、触珠蛋白前体和转铁蛋白前体。2.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虽然在胰腺癌及胰腺良性疾病的血清标本中,分别都有约1/3的血清标本高表达cyclin-Ⅰ,但是,在胰腺癌组发现提示蛋白质修饰或蛋白质片断的多重条带或迁移带,这在胰腺良性疾病组几无;而Rab GDIβ可在100%的胰腺癌血清、80%的胰腺癌胰液,50%的胰腺良性疾病血清,30%胆管结石或良性狭窄血清中检测到,而在正常血清和胆管结石或良性狭窄胰液中未检测到。免疫组化结果表明cyclin-Ⅰ在绝大多数的胰腺癌细胞表达,在极少数的癌旁良性导管上皮细胞表达(P<0.05),在胰腺良性疾病及正常胰腺组织不表达;Rab GDIβ在胰腺癌细胞和良性导管上皮细胞表达,在正常胰腺组织不表达。结论:1.双向凝胶电泳结合质谱鉴定是血清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可靠平台和有力工具。2.所鉴定出的蛋白质尤其是cyclin-Ⅰ和Rab GDIβ有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也可能成为胰腺癌潜在的标志物,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