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塑造健康的人格,引导其打造受益终生的科学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开展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途径,是维持高等学校稳定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学校育人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即从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角度研究贫困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研究涉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主体、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机制等。依据心理学人格特质论与认知行为理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马克思主义主观能动性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透析并抽取其内源影响因素。以科学发展观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为指导,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方法、环境理论,提出针对内源影响因素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引导方法与机制。本文首先运用文献法探讨了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研究成果和面临的新问题。结合对新问题的思考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连理工大学贫困大学生心理、认知状况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归纳当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在肯定积极主流的同时重点分析共性问题并思考其成因。用逻辑分析法梳理贫困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因素并提取主要的内源影响因素(认知因素、人文素养因素和人格发展因素),剖析各内源影响因素组成及作用。最后结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和载体提出相应引导对策。本文着重研究并探讨解决以下问题:1、贫困大学生心理现状及共性问题的产生原因。2、贫困大学生心理的内源影响因素。即:以贫困大学生为主体,作用于贫困大学生心理成长需求的影响因素。在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影响因素中主要考虑内源因素,就是要充分认识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发展需求,以贫困大学生主体发展为目标,满足内在需求,激发内源动力。3、如何抓住内源影响因素,形成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引导机制。只有内源影响因素的积极作用才能帮助贫困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与价值观念、丰富健康的自身素养、积极健康的人格,才能使他们成为心理发展的主动参与者与直接受益者。本文科学筛分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外因和内因,提出了贫困大学生心理的内源影响因素这一概念;分析概括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内源影响因素的组成部分及作用;在引导对策上提出了以贫困大学生心理发展为内源动力,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