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了解江苏省大学生膳食营养和身体活动现状,分析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膳食营养和身体活动的差异性;使用GIS技术初步分析江苏省大学生的宿舍周边环境特征与学生身体活动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1、采用发放调查问卷获取江苏省8所院校共7298名在校大二、大三学生食物选择、营养知识和身体活动的相关信息;2、将问卷中的各等级情况予以赋分,利用JMP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以平均数±标准差对大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和身体活动状况进行描述,男女不同性别之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3、利用ARCGIS软件得出不同宿舍缓冲圈内餐饮店和身体活动场所的数量;4、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缓冲圈内餐饮店和身体活动数量对于大学生BMI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1、江苏省女大学生低体重人数占比较高(24.13%),男大学生超重肥胖人数占比较高(22.66%)。2、大学生饮食行为得分为(73.09±8.47)分,女大学生每周食用早餐、饮用甜饮料的频率高于男大学生,但食用烧烤的频率低于男大学生;理科大学生每周食用早餐和饮用甜饮料的频率高于文科大学生,而食用烧烤的频率低于文科大学生;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每周食用早餐和烧烤的频率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高饮食支出的大学生每周食用油炸食品和烧烤的频率高于低饮食支出的大学生;苏南地区的大学生每周食用油炸食品和烧烤的频率也高于苏北地区的大学生。3、理科大学生主食、禽畜肉类与饮水的摄入频率高于文科大学生;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蔬菜、牛奶、鱼虾类、坚果等食物的摄入频率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男大学生主食、粗杂粮及薯类、豆类或豆制品、蛋类、禽畜肉类等食物的摄入频率高于女大学生;高饮食支出的大学生牛奶及奶制品、鱼虾类、禽畜肉类食物的摄入频率高于低饮食支出的大学生。4、体育课时间内女大学生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长于男大学生;文科大学生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长于理科大学生;苏南地区大学生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长于苏北地区大学生。非体育课时间内男大学生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长于女大学生,女大学生静坐时间长于男大学生,理科大学生平均每天步行的时间长于文科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长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5、宿舍周边不同缓冲圈内餐饮店数量与大学生的BMI指数之间存在相关性。宿舍100m缓冲圈内存在餐饮店的大学生超重肥胖人数多于宿舍100m缓冲圈内没有餐饮店的大学生;而当缓冲圈扩大至300m范围内时,随着学生宿舍周边餐饮店数量的增多,超重肥胖大学生的人数反而有所减少。6、宿舍周边不同缓冲圈内身体活动场所数量与大学生课外身体活动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以看出,宿舍200m缓冲圈内身体活动场所数量越多,江苏省每天课外身体活动大于30min的大学生数量越少。研究结论:1、江苏省大学生BMI状况一般,男大学生超重肥胖率较高,女大学生肥胖人数较少,但低体重率较高。2、地区与专业是影响大学生饮食行为的因素,苏南地区大学生和文科大学生饮食行为较好,但依旧存在甜饮料、烧烤油炸食品摄入过量等问题,这与不同地区大学生营养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有关。3、大学生主食、蔬菜、禽畜肉类和饮用水的摄入较多,但鱼虾类和坚果类摄入不足。学生性别、专业、地区和饮食支出都是影响大学生食物选择的重要因素,这可能与学生的经济水平不同有关。4、大学生身体活动量明显不足,专业、性别等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身体活动的主要因素,大学生需要提高身体活动量,促进体质健康发展。5、宿舍周边餐饮店的分布状况对大学生的健康存在影响。不同规模缓冲圈内餐饮店数量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不尽相同。6、宿舍不同缓冲圈内身体活动场所数量与大学生身体活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未能发现宿舍周边身体活动场所的数量对增加大学生身体活动时间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