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道原则是参照围际金融公司(IFC)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指南建立的一套自愿性金融行业基准。它的建立,使整个银行业的环境与社会标准得到了基本统一,提升了整个行业的道德水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规避融资项目的金融风险和政治风险。赤道原则在国际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论文以中国兴业银行和美国花旗银行发布的赤道原则年度实施报告为例,分别从词语和文化层面进行积极话语分析,从而讨论不同文化背景所产生的影响。作者针对两家银行的报告,主要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首先,通过语料库分析软件,利用统计方法定量地寻找了报告中出现的高频词汇及搭配强度较显著的词簇。随后采用图式理论解释了报告受众对部分词簇的积极认知,并且该认知过程符合最大熵原理。最后,通过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从跨文化的角度对中美两家银行的报告表现形式进行了比较。
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分析,我们发现,在词汇方面,金融英语具有超越文化背景的国际通用性,中美银行的报告中均多使用书面用语和专业术语。在词簇方面,“赤道原则”、“可持续发展”和“风险管理”等出现频率较高,受众对它们的认知包含多层面的意义理解。在跨文化方面,着重比较了美学意识,例如报告的文字编纂、自我肯定的表述和积极信息的传递等形式与社会文化直接相关。另外,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关联。例如兴业银行的报告官方色彩更强,语气比较严肃,着眼点多从宏观出发;花旗银行的报告则显得比较亲切,更加关注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