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第31届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双打四强运动员(张楠/傅海峰,柴飚/洪伟,陈蔚强/吴蔚昇,马库斯-埃利斯/克里斯-朗格里奇)之间4场比赛录像中的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相关领域已发表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学习;设计表格并运用录像观察法对所选录像进行记录;最后通过数理统计法对四对男双组合技术比较与运用进行研究,运用特殊到普遍的逻辑推理方法探寻其中规律。多维度比较各组合在比赛中技术的优劣势,得到本届奥运会四强技术的运用情况,总结出今后的发展趋势,通过多角度、全方面的对比分析,总结出技术实际运用规律,不断丰富我国竞技分析理论,为我国在奥运会羽毛球男双项目提供科学地理论支撑,同时为教练员在实际的训练和比赛的技术安排中提供理论参考。经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第31届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双打四强比赛中得分段落自发接发段落开始在攻防段落、攻防转换段落和多拍段落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其中的的发接发段落,也就是从发球开始到第6拍中结束得分回合最高,占48.89%,是得失分产生的关键段落,因此,技术统计和分析的重点应放在对各国组合发接发环节之中。2.1区和5区是第31届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双打四强运动员发球时选择最多的两个区域,其中发球落点在1区的百分比为66.34%,发球落点在5区的百分比为]8.92%。接发球落点集中在前场、中场区域,这两个区域总占比达到了 97.13%,位于前场中部的2区是接发球落点最集中的一个区域,占到了 28.46%,位于中场区域的4区和5区的比例排在二位和第三位,占比分别是17.49%和16.45%,位于前场反手位置的1区在全场比重排在第四,占比是16.19%。3.搓放技术和推球技术是接发球使用最多的两种技术,搓放的使用比例为46.34%,推球技术的使用比例为42.67%,在比赛中,各队都更加注重前场的争夺,都力图在接发球时抢得先机,争取主动。4.第三拍的效果中,效果主动比例最高,为51.69%,效果被动占比33.89%,失分占比9.87%,直接得分的占比为2.25%。发球后第三拍的回球的效果,较难直接赢得比分,同样也很难延续发球取得的优势,更多的会收到第二拍接发球时击球效果的影响。5.第三拍获得主动时,第五拍更多的是继续保持主动和直接得分,但对手仍有可能通过防守反击使己方获得被动和失分;第三拍效果被动时,第五拍更多的是继续被动和失分,而且占据很了大比例,但仍有机会通过积极的防守扭转被动,获得主动,说明第三拍效果对第五拍效果有着直接影响,且影响非常大。6.第四拍效果主动占比74.27%,四拍被动效果占比10.28%,相比第三拍被动效果有了大幅度的减少。第四拍较第三拍而言,从整体效果和进攻性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说明第31届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双打四强运动员在第四拍时所取得的优势高于第三拍效果,接发球一方在场上明显更有优势。7.当第四拍获得主动时,不仅失误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第六拍仍然可以将优势保持下来甚至转化成直接得分;当第四拍效果一般和被动时,也没有导致失分或由于对手失误而形成的直接得分,相反重新赢得主动的比例较第五拍效果有明显提高,说明接发球一方在接发球之后的两拍内,获得直接得分和主动的机会要高于发球方的前三拍。8.在整场技术的使用率中,前场技术使用率最高的是推球技术,为12.6%,其次是搓放技术,为10.1%;中场技术中挡球技术的使用率最高,占比17.4%,抽球技术次之,为15.6%;杀球技术是后场技术使用率最高的,为10.2%。9.全场技术的得失分方面,在前场区域中,扑球技术的得分率最高,为30.3%;扑球技术和勾球技术的失分率最高,同为14.2%;在中场区域中,封网技术的得分率排名第一,为13.2%,挡球和挑球的失分率相对最多,分别为11.9%和10.7%;在后场区域中,杀球技术的得分率最高,为3.9%,吊球技术的失分率最高,为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