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锻炼行为作为人的社会性实践,在实践内遵循着行为的一般规律,在实践外受社会制度文化的支配。本文以“知、信、行”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体育锻炼行为的“知、信、行”理论;运用了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分析了北京市民体育锻炼行为存在的问题,构建符合北京市民体育锻炼行为实际和体育发展正确方向的干预措施。文章主要认为:1.对体育锻炼“知”的目的在于解决“体育锻炼是什么”的问题,了解体育锻炼行为的内在本质及其外部联系;“信”目的在于解决“体育锻炼有何用?”的问题,是人们在自身价值观基础上对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观评价;“行”的目的在于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即是人怎样正确地参与体育锻炼。2.“知”、“信”、“行”分别反映了体育锻炼行为的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体育锻炼的参与者们首先要感知和了解体育锻炼的事实关系,其次要掌握体育锻炼对于人的价值关系,然后再判断、选择和实施一个最佳的体育锻炼行为方案。第一步由认识活动来完成,第二步由态度形成活动来完成,第三步由行为活动来完成。3.知易行难,知、信、行之问有一个规律的逻辑过程。体育锻炼行为问题依次体现为“无所知之”、“知而不信”、“信而不行”、“行而无效”;与之对应的干预策略依次为“有所知之”、“知而信之”、“信而行之”、“行而有效”。4.北京市体育公共服务的重点首先应该在于提高北京市民对体育价值的普遍认同,解决“无所知之”的问题;其次是增加和提高体育社会指导员、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的数量和质量,使之在体育锻炼中发挥作用。解决“行而无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