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图形符号设计研究

来源 :成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ovo_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递增。实行生活垃圾分类不仅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亦是促进资源回收利用的强力措施。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垃圾分类于2019年在上海开始强制执行。由于国家还未进行系统化的宣教和普及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导致人们对于垃圾该如何分类了解不够全面,分类行为不规范,错分、乱分、混装等现象屡屡发生。图形符号作为一种视觉语言,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指示性、象征性、规约性等特点,能帮助人们快速地辨别事物、引导行为。近年来随着国内关于垃圾分类政策的强力推行,其视觉设计方面也有长足发展,但就现有的视觉设计来看,风格单一且缺乏创意,难以吸引受众产生兴趣。我国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视觉方面的设计仍需进行深入研究,以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为方向,来满足社会的审美需求。本文主要分为基础理论、设计实践和设计总结三大部分:理论部分以图形符号为基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为载体,由此延伸,将图形符号的概念引入垃圾分类视觉设计中,提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图形符号设计策略;实践部分通过图形符号设计、数字交互设计、宣传手册设计三大板块,完成基础理论到设计实践的转化;总结部分围绕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对设计实践进行归纳整理。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将垃圾分类与图形符号相结合,以创造性的手法对垃圾分类进行全新视觉表达,实现简易“垃圾”符号到图形符号的转化与升华,促进产生新的设计探索,同时为城市环保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贵州是我国山地旅游以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当地少数民族成分多样,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征,其中水族民族由于其人口占比少,罕为人知,但水族传统文化与其非遗工艺却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作为其文化承载与传承的“水族家庭式博物馆”更是具有民族代表性。水族家庭式博物馆办馆至今依然保留有年代悠久、种类繁多的水族藏品,传承着水族传统工艺技艺,可谓是少数民族地区家庭式博物馆的典型案例。随着2020年以来国家对
学位
民营美术馆融入社区文化已然成为美术馆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美术馆通过丰富的社区艺术实践活动,既能满足了美术馆对外谋求发展的需求,也能完善社区文化的构建,对二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成都区域内的各类民营美术馆在与社区文化相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呈现出多种不同方式,即美术馆融入居民社区、美术馆积极的融入都市商业氛围和美术馆构建艺术家社区群体等方式。本文将选取成都区域内的麓湖A4美术馆、成都蓝顶美术馆
学位
本文以青神县瑞峰镇的“瑞峰端午龙舟节”、“青神牛儿灯”、“瑞峰南派花灯表演艺术”三项非遗项目为研究对象,以非遗保护研究的思想为指引,通过实地调研、专人访谈、文献查阅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展开三项非遗基本信息的搜集和梳理工作。依据掌握的基本资料、信息,发现三项非遗项目在档案资料整理、传承体系规范、社区居民参与度等方面存在问题,且当前三项非遗项目生存环境狭小、受众流失情况严重。根据以上问题的分析,结合乡村振
学位
出版企业与美术馆的跨界合作出现了出版企业美术馆,出版企业美术馆除美术馆基本功能外有其独特之处,它将线上书本展示与线下实体展现相结合,扩充了美术馆的展览方式,为美术馆和出版企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本文是一篇关于中国出版企业美术馆运营现状与发展构想的探索性论文,主要通过对现阶段出版企业美术馆的运营现状的分析,具体以文轩美术馆为例,从而发现出版企业美术馆运营所处的困境,通过艺术学、博物馆学和管理学作为
学位
雕刻艺术作为一种主要以木石等为原料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其发展受着各个时代、各个领域的关注,雕刻作品的内容也见证了王朝的兴衰和时代的发展。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的木根雕作品是中国民间雕刻的重要代表之一,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芦山县根雕一条街及艺术城中对于民间雕塑艺术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以及现阶段芦山民间雕塑艺术的发展情况。笔者对芦山县的当代民间雕塑艺术发展现状进行调研,调研
学位
民营美术馆是中国美术馆发展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呈现出多种面貌,在中国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为重点。本文试图从民营美术馆的展览出发,讨论其对城市艺术生态发展的作用。成都作为西南地区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区域,民营美术馆众多,通过对成都地区民营美术馆的发展情况的梳理,笔者以十三年历史的麓湖·A4美术馆为代表案例,展开研究。麓湖·A4美术馆自2008年成立以来经历了三次变迁
学位
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方式的不断创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新的可能。钦斋泥塑作为生长于眉山三苏文化体系下的市级非遗项目,面临着无法较好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窘境,因此需结合眉山市文旅优势探寻出适合钦斋泥塑存续的发展路径。本文以文化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探讨钦斋泥塑文化的生成与发展问题,明晰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钦斋泥塑在当代健康存续的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家对艺术类培训机构的政策明朗,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儿童艺术素质的培养。与此同时,各大儿童美术教育机构也在飞速发展并逐渐增多,在激烈的竞争下,儿童美术培训机构存在重视课程研发而忽视形象设计的问题,虽然有小部分机构在进行形象设计升级尝试,但依旧缺乏明确的设计思维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若能运用一种新的设计思路进行研究,定会在众多培训机构中脱颖而出。经过调研发现,关于形象设计一类
学位
中国传统乞巧节俗活动一般于农历七月初七(即七夕节)展开,其核心参与者为女性群体,她们将乞巧作为情感的寄托,在一代代中国女性的生命长河中绵延。在古代,女子会举行浮针验巧、穿针乞巧、喜子结网乞巧、拜祭乞巧等一系列乞巧活动,这些节俗活动与文化内涵一方面对古代女性塑造性别意识与审美取向发挥着间接影响,另一方面也将古代女性在封建男权社会统治下的压抑心理与情感因素外化为行为表现,使女性在传统封建思想的压迫下有
学位
岁时节令民俗活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洋溢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承载了丰富的民俗情感,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体现。在数字媒体时代,民俗文化与数字媒体结合已成为趋势。但目前数字媒体与岁时节令民俗活动结合的作品仍然存在不足。本次设计聚焦成都岁时节令民俗活动,以此为典型案例,切入民俗活动在当下传承问题,为民俗文化在数字媒体中运用探索新的可能性,使民俗能够以趣味生动的形式呈现,被年轻人了解、接受。本次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