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鼓励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艺术场馆、文艺院团合作开设美育课程(1)”。2021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提出“开展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要求。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文艺院团应肩负起自身的使命与责任。然而,文艺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鼓励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艺术场馆、文艺院团合作开设美育课程(1)”。2021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提出“开展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要求。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文艺院团应肩负起自身的使命与责任。然而,文艺院团社会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研究文艺院团社会教育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以文艺院团社会教育工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文艺院团社会教育功能实现路径为主线,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旨在解决掣肘文艺院团社会教育功能实现中的管理问题,促进文艺院团社会教育评价工作开展,为文艺院团高质量发展提供实操性方案。论文运用Cite 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国内外文艺院团社会教育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文艺院团社会教育研究现状、热点和演变趋势做出研判。论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运用文献与理论研究方法,对文艺院团社会教育相关概念、社会教育功能的内涵、特征及历史发展进行了理论研究;二是运用文献调研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根据对国外留学生与本土学生调研所获得的一手资料,对文艺院团社会教育实践进行研究,梳理普适借鉴经验与存在的共性问题;三是运用定位理论、供给侧与需求侧理论、协同效应理论、定性分析法,以问题为导向,从宏观与微观不同维度对文艺院团社会教育功能实现路径进行研究;四是运用定量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柯克帕特里克培训效果评估模型、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访谈调研法、数据分析法,创建了“文艺院团社会教育培训效果评价系统”;五是运用“文艺院团社会教育培训效果评价系统”,对北京市某文艺院团社会教育培训效果进行实操性评价,以验证“文艺院团社会教育培训效果评价系统”的可行性与应用作用。论文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论文得出结论:一是,“文艺院团社会教育”相关研究年发文量持续上升,将成为未来学术界关注热点;二是,文艺院团的社会教育功能起到巩固审美与娱乐功能的作用,且能够更好地实现其艺术传播交流功能、反哺艺术作品的生产;三是,目前“文艺院团社会教育”相关研究存在缺乏管理模式、路径、科技融合等研究局限,文艺院团社会教育的实践存在艺术资源缺乏有效供给、全民普及程度低等问题;四是,解决“文艺院团社会教育”现存问题需从宏观、微观两大层面制定针对性路径。宏观路径包括:构建“文艺院团社会教育效果评价系统”,建立“文艺院团社会教育线上交流平台”,细化政府宏观调控内容;微观路径包括:明确文艺院团社会教育的品牌定位、受众定位,从内容设置、组织结构、经费管理三方面完善文艺院团社会艺术教育部门的内部管理,以细分市场精准化活动宣传,建立社会艺术教育联盟,加强科艺融合力度;五是,文艺院团社会教育培训效果评价系统”是有效解决当下“培训乱象”社会现象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论文创新点:一是,研究立足国家出台“双减”政策治理社会教育培训乱象之际,为文艺院团开展社会教育提供实操性实现路径,对文艺院团社会教育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二是,研究结合调研的痛点问题,对症施策,创建“文艺院团社会教育培训效果评价系统”,为文艺院团开展社会教育提供规范化的判定标准和实操性实践模型,弥补了文艺院团社会教育定量评价的空白。运用“文艺院团社会教育培训效果评价系统”实现定量评价,可以加强文艺院团管理,帮助文艺院团进行横向比较,找出自身薄弱环节;也可以作为评比依据,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
其他文献
数年来,在导师林玲教授与谈龙建教授的带领下,已经完成了数十篇有关弦索备考筝曲的专题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弦索筝曲中的曲目与浙江筝曲存在大量同名乐曲,那么两者是否存在源流关系的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深思。赵一、刘欣、张阿妮、王铮几位前辈在侧重对弦索筝曲《海青》《将军令》《普庵咒》《月儿高》本体曲目进行研究(调高、曲式结构、技法、音乐风格)时,在此基础上也涉及到浙江筝曲同名乐谱,提到了浙江筝曲来源于琵琶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稠密的国度。在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各民族的大团结产生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中国艺术歌曲就是这些光辉的精神财富之一。本文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做了简要梳理,并介绍了对艺术歌曲“舒展”和“柔韧”两个核心理念的理解。从中国现代艺术歌曲的范畴阐述了“舒展”与“柔韧”于音乐语言、音乐表现、音乐特点三个不同方面在歌曲演唱技巧研究角度的理论层次分析,
土家族人的文化历史背景深厚且源远流长这当然离不开特殊的地理环境,土家族人民生长在大自然中。在青山绿水、一片祥和的环境中土家族的历史文化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深厚,土家人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民歌。民歌与文学是分不开的,一首好的作品是由优美的旋律与充满文学素养的歌词而组成的。土家族民歌的歌词都是质朴实在、情真意切的,演唱风格按照每一类歌曲的不同其演唱风格也略有不同,旋律也极具地方特色,表演
在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和发展中,民族音乐元素占有重要地位。不同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音乐色彩和魅力,展现着各自民族多彩的音乐文化。著名作曲家夏良的《版纳风情》是一套描写傣族风光、具浓厚傣族风味的优秀钢琴组曲,由《林》《水之舞》《情》《彩蝶戏花》《铓与锣》五首作品组成。此作品的创作取材于傣族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并将中国民族音乐特色与西方作曲技法相结合,通过对这套组曲的音乐形式和演奏技巧的分析,
《弦索备考》是由清代蒙古族文人荣斋所编(1814年手抄本)的、用“工尺谱”记写的、以弦乐器为主的器乐曲谱集,亦称《弦索十三套》,除了古琴谱以外是迄今为止中国音乐史上能找到的、最早有文字和完整乐谱记载的弦索乐器谱。《松青夜游》是其中的乐曲之一。福建南音由“指”“谱”“曲”三个部分组成,它有唱有奏,三者各自独立又融为一体。其中《八面金钱经》属于福建南音中“谱”的部分。是南音十三套大谱其中之一。《弦索备
在每一位二胡演奏者的演奏过程中,一首作品的呈现都基于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个人理解,并通过理解以二胡为媒介转化为演奏表达,这种表达就是二度创作。受到表演者自身性格,环境和对艺术理解的影响,是演奏者对作品一度创作的谱例进行加工升华,通过主客观结合,将乐谱符号转换为实际音响的一种艺术创造。无论是传统作品还是民间音乐作品,现代作品还是新创作作品,想要达到演奏的“尽善尽美”,都离不开具有传承性的学习、继承以及
沅陵民歌丰富多彩,曲调悠扬、歌词质朴,富有生活气息。本文以沅陵县的民歌《采花调》为研究对象,从五个章节对这首歌的源流、音乐特征、方言特色、演唱技巧、不同版本的演唱对比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第一章是沅陵县民歌《采花调》的溯源与流传,该章指出沅陵民歌《采花调》的曲调可追溯至明清时期的俗曲《糊涂调》,并对《糊涂调》如何传入沅陵并衍变成为《采花调》做了探究说明。第二章是沅陵民歌《采花调》的音乐特征,分别从歌
歌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良好歌唱习惯是指经过长期的训练以及耳濡目染的熏陶所形成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本文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指出良好歌唱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特别需要从小培养。通过正确的音乐美育教育,注重提升一个人的音乐审美意识,在不断增进对歌唱学习的兴趣过程中,有助于形成一种良好歌唱习惯,并有助于发现和培养专业性歌唱人才。结合个人的成长历程,从音乐美育教育的角度论述良好歌唱习
壮剧分为广西南路壮剧、广西北路壮剧、广西壮诗剧、云南富宁壮剧等,本文的研究对象田林壮剧属北路壮剧。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戏曲剧种的传承、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林县民间流传的壮剧却能常演不衰,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本文运用“局内-局外”“主位-客位”等研究视角,采取文献与田野调查资料互证及音乐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剧目、音乐源流、音乐与行当角色、音乐与语言、传承方式等方
对于嘉绒这一词来说我相信很多人都是比较陌生的,嘉绒是藏民族里的一个分支,嘉绒又称嘉绒甲卡却吉,是嘉尔莫察哇绒的缩写,在藏语里面的意思大概就是生活在热带河谷的人,在我们嘉绒藏族里面流传这这么一句话,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地区落后的发展也是不可阻挡的,我们在发展与创新的同时我们要保留原始的东西与我们新的东西相结合,要注重我们民歌原始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