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钯的合成及量化表征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ssss456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金属由于在催化、光电学、生物化学传感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尽管纳米粒子制备技术在尺寸、形状以及表面结构控制等领域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定量表征的研究仍十分有限。无论从纳米安全问题还是从纳米技术的应用考虑,实现纳米粒子的量化表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量子尺寸效应通常会对粒径在10nm以下粒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产生影响,使得纳米粒子的定量表征存在一定难度。本论文基于Mie理论,结合量子尺寸校正,对纳米金属的UV-Vis消光、吸收及散射光谱进行计算。提出了通过更具量化表征意义的单位体积消光因子QV-ext研究纳米钯浓度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半径介于1nm-10nm的纳米钯的logQV-ext—logλ双对数曲线谱几乎完全重合,表明在此区域的纳米钯的粒径变化对其QV-ext的影响很小。有关形状参数的计算表明,粒子形状对其紫外可见光谱特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分散介质的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会分别影响双对数谱的截距及斜率。考虑到在相同体系中介电常数εm的变化很小,因此利用log(A)-log(λ)双对数曲线对纳米粒子进行量化表征成为可能。以Pd(NH32Cl2为前体,采用PVP(Mw=40 0000)作为保护剂,分别以乙二醇和甲醇为还原剂,合成得到了半径介于1nm-5nm且分布较均匀的纳米钯,所对应的log(A)-log(λ)双对数谱表明,当钯前体浓度成比例关系时,合成得到的纳米钯浓度也呈现相应的比例关系,进而证实了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数据进行纳米钯浓度的量化表征的可行性,并为实现其它纳米粒子的量化表征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由于氯代物及其衍生物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其在电子、制革、医药等行业广泛的使用,导致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氯代苯类化合物。这一类化合物具有致癌、致畸性、致突变作用,同时在水
高强度低合金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塑性、韧性和可焊性,在造船、桥梁、输油管道等行业占有重要地位。高强度低合金钢的织构对材料的加工处理过程及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
玻璃纤维增强乙烯基酯树脂(GF/VE)复合材料因其优良的力学和耐腐蚀性能,常作为化学容器等较高耐腐蚀性要求的壳体材料使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复杂的环境因素(湿度、
近年来,重大突发事故的频发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全社会逐渐认识到公共安全保障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和国家管理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撑之一。我国公共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亟
随着SOFC操作温度的降低,传统LSM阴极极化电阻显著增大,因此,开发新型阴极材料已成为SOFC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其中Sm_(0.5)Sr_(0.5)CoO_(3-δ)在中低温500-700℃表现出了良好的阴极性能,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阴极材料。结合包头稀土资源Sm、Gd共生的特点,本论文研究了Sm_(0.5-x)Gd_xSr_(0.5)CoO_(3-δ)阴极材料的性能,并采用高离子电导率的电解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