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评估古代畜牧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是很重要的,(?)种研究对于今天在该地区建立一种怎样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古代畜牧业方面研究相对薄弱,对古代畜牧业生产的环境效应认识分歧严重,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本文选取典型时期的典型区域对畜牧业生产的环境效应进行实例研究。目的是在研究中提高认识,争鸣中获得进步。 全文共七章,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在这一章,作者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现状,明确研究内容和意义,并根据资料特征,寻求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章。作者从牧场范围、牲畜种类和分布角度对清至民国三百年鄂尔多斯高原畜牧业进行三个时间断面的复原,恢复了畜牧业的发展脉络。第三部分包括第五、六两章。在前面复原工作的基础上,作者分别从载畜量和畜牧业生产方式角度对鄂尔多斯高原牧业生产的环境效应进行剖析。提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观点。第四部分为第七章,这是全文的结论部分。作者总结了全文的研究内容、贡献程度以及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面。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认识和结论: 古代边疆地区研究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资料稀少和语言障碍。以鄂尔多斯高原为例,清至民国三百年对这一地区的记载并不多,有关畜牧业的资料更少之又少。这其中又有绝大部份为满文、蒙文档案文献。因此要想比较深入地研究鄂尔多斯高原畜牧业,必须有深厚的满文和蒙文功底,否则只能寄希望文献翻译工作者的翻译、整理进度。 要研究畜牧业就要懂得畜牧学的相关知识,比如牲畜的环境适应性、进食特征、牧草分布规律、放牧频率、牧场的产草能力等。而研究古代畜牧业,还要将畜牧学与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地理学、环境学甚至人口学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清代鄂尔多斯高原虽然也经历了气候的冷暖波动,牧场的日渐开垦,但环境退化的范围和程度并不严重。鄂尔多斯高原环境退化是在民国以后开始加快的,新中国成立后环境恶化的程度和范围又大于民国,更大于清朝。 刨除自然因素,分析人文要素发现,在引起鄂尔多斯高原环境退化的人文要素中,20世纪前80年主要是盲目农业开发所致,后20年主要是畜牧业超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