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观点是:在中国,存在货币政策的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由于部分银行存在“大而不倒”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对于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这一渠道具有门限效应。利率变动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倾向,当货币政策宽松时,利率下降,商业银行由于“低利率影响资产定价”、“追求收益”、“习惯养成”、“中央银行反馈效应”等因素会提高其风险承担倾向,这一影响反过来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因此要特别注重对商业银行风险的监管。同时,尽管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具有更强的分散风险能力,但一旦某一银行相信自身达到了“大而不倒”的程度,若出现风险,政府不会放任其倒闭,这些银行就会存在道德风险问题,会承担更多风险以追求高收益。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之间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差异。这一研究对象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渠道是否存在;二是研究不同资产规模的银行间这一传导渠道的差异,进而探究大银行是否在进行风险决策时具有道德风险;三是在不考虑货币政策的情况下,考察银行规模对风险水平的影响,以此来验证第二个问题。按照上述观点及研究思路,本文在梳理有关文献后,从理论上分析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作用机制,以及商业银行大而不倒问题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在实证部分,本文利用中国14家上市银行2008年第三季度至2013年第三季度之间的季度数据及经济金融数据,首先运用Hansen(1999)门限面板模型检验了银行规模对货币政策商业银行风险传导渠道的影响,而后运用GMM矩估计法检验了银行规模对风险水平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发现,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在中国存在,针对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这一渠道具有门限效应。在大银行具有较强风险分散能力的状况下,这种风险承担倾向依然明显。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应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的监管,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